当前位置1:首页 >验船师须知及修改说明(Rev 6.5 1512)>第二篇>第三分册>III-C>III-C10>III-C10-2>2.10

验船师须知详细信息

2.10   航行设备

2.10.1    航行设备的配备要求


2.10.1.1
各类国内航行海船的航行设备应根据航区、用途、总吨位按法规相关章节的规定配备。


2.10.1.2
船舶配备的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其性能标准应符合《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ECS)功能、性能和测试要求(暂行)》中的A级设备要求。船舶可选择安装符合海安会MSC.232(82)决议要求的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ECDIS)。


2.10.1.3
船舶配备的AAIS的性能应符合IEC61993-2《通用自动识别系统(AISA级船载设备-操作和性能需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船舶配备的BAIS的性能应符合《国内航行船舶船载B级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技术要求(SOTDMA)(暂行)》。


2.10.1.4
对于500总吨以下的船舶,如果未配备陀螺罗经,则应配备一个首向发送装置,用于将磁罗经的首向信息输入到船舶配备的自动识别系统(AIS)、电子海图和雷达中。首向发送装置应经过型式认可。

2.10.2      航行设备的供电


1 5000总吨及以上船舶的航行设备应由主电源、应急电源供电。小于5000总吨船舶的航行设备可仅由主电源供电。


2 如航行设备使用一个以上电源,则应设有迅速从一个电源转到另一个电源的转换开关。

 

2.10.3  航行设备的检验,通常有外观检查和效用试验,详见以下各条。

2.10.4  一般性检查


1       对新建造船舶的航行设备,应核对审批的图纸和技术文件,检查航行设备的安装、布置和配备,查核产品认可证书和/或产品证书。还应根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效用试验。


2       对营运中的船舶,应根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的要求,详细检查设备的配备、安装和布置。还应根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效用试验。

 

2.10.5  标准磁罗经


1       磁罗经应尽可能安装在船舶的纵中剖面上,其首方位基线线应指示船首方向,误差不得大于±0.5 ,必要时进行水平和对中检查。


2       标准罗经的安装位置,应能使得其视野尽可能不受遮蔽(最好不大于6度),以便观测水平和天体方位,应安装于最高的甲板上即罗经甲板。


3       在操舵位置上的舵工,应能清晰地读取操舵磁罗经或反射读数盘的读数。


4       磁罗经和电气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规定,以使其外部干扰磁场减至最低限度。


5       罗径盘不应变形或有缺陷,盘上的油漆不应有起泡,盘内的螺栓、螺母不应有松动,盘内液体应无色、透明、无异物、无大于10mm 直径的气泡,否则应换液。


6       磁罗经的读数照明和电气复示机构(如设有),必须由主电源和应急电源供电,检查罗径盘的照明和反射读数盘调光器光通量应能连续可调。


7       磁罗径应配备投影针或方位圈或方位镜,作为测取目标方位的手段。


8       磁罗经应进行首次自差校核,一般在试航时由有资格的罗经师进行校验,并且自差校核曲线张贴在驾驶室内。磁罗经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磁罗经的自差校正,并编制自差表。


9       当标准罗径是投射型或反射型时,应能在操舵位置看清其读数。


10     检查操舵位置与标准罗径之间的通讯设施,如话筒应检查无堵塞。


11     检查罗径应配备投影针或方位圈或方位镜作为测取方位的手段。

2.10.6  电罗经


1       电罗经的安装必须便于维修。


2       用于测量目标方位的电罗经复示器的高度,必须保证能够测量到海面目标的方位上方,不应有妨碍测量天空目标的蓬顶。


3       5000GT及以上的船舶的电罗经必须能由主电源和应急电源供电。


4       外观检查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无异常噪音。


5       确认复示器与主罗径指示的一致性误差应在±0.5度以内。


6       应在驾驶室主操舵位置和应急操舵位置(通常在舵机舱)设有航向分罗经。


7       应具有向其他助航设备(如雷达等等)提供航向信号的能力。


8       主罗经和方位分罗经在船上安装时,其首尾基准线应置于或平行于船舶纵中剖面,其误差不超过0.5度。

 

2.10.7  雷达及其他装置

2.10.7.1   雷达的性能标准


1       200631日之前安装上船的雷达应满足2004法规第4篇第5章附录3的要求, 雷达荧光屏的有效直径为:


                  500≤GT
1600的船舶:不小于180mm9英寸);


                  1600≤GT
10000的船舶:不小于250mm12英寸);


                  GT≥10000
的船舶:一个不小于340mm16英寸),另一个不小于250mm12英寸)。


2       200631日及以后新装上船的雷达则必须符合2011法规第4篇第5章附录3的要求, 雷达荧光屏的有效直径为:


                  150≤GT
1000的船舶:不小于180mm9英寸);


                  1000≤GT
10000的船舶:不小于250mm12英寸);


                  GT≥10000
的船舶:不小于340mm16英寸)。


3       200631日及以后新装上船的雷达需要配置性能监视器,用于随时检测系统性能相对于安装时设定的标准明显降低的情况。

 

2.10.7.2   雷达的检验要求:


1  安装检查


       
安装应符合设备出厂文件中安装指南部分的要求,特别应注意下列几点:


           A
、雷达各单元应设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B
、电缆和波导管穿过水密或防火分隔舱壁时,必须保证舱壁原来的完整性,现船上使用的多为软波导,安装走向按照说明书要求,如出现折断损坏需要换新;


           C
、雷达显示单元的机座应设有有效的防震措施;


           D
、波导管或射频电缆的弯曲点应减低到最少,一般不得多于5个。波导管必须良好固定,航行时无振动现象,连接处必须保证水密。射频电缆的弯曲内半径不得小于生产厂商的技术要求;


           E
、雷达天线的安装位置必须考虑到工作距离和盲区的因素,工作盲区不得大于50米。如果船舶配置两台雷达,应尽可能将天线安排为一上一下,其中S波段雷达(或功率较大的一台)在上,而X波段雷达(或功率较小的一台)在下。


           F
、如果要求设置两台雷达,则每台雷达必须能单独运行,并可同时运转。若两台雷达设置变换开关装置,当其中一台雷达失灵时,不应影响另一台雷达的完整性。


2   检查雷达各操作旋钮、转换开关及各种指示装置功能正常,各量程档中的物标回波清晰。


3   对雷达的各项功能进行效用试验:确认雷达能够以真北向上、艏向向上、航向向上3种方式工作,艏向向上和真北向上的区别是真北向上时,雷达上方显示N 0000,而艏向向上只显示0000,试验时使用艏向向上方式对照一固定目标如防波堤在雷达上回波确认雷达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确认相关信号如GPS、罗经信号已经正确输入。


4   测量已知距离、方位的目标,检查其距离、方位指示的正确性,方位标尺指示的读数与电子方法显示值应一致, 同一物标在不同量程中指示的距离和方位应一致,确认雷达的固定距标圈、活动标圈和电子方位线正常显示工作,移动活动活动标圈和电子方位线雷达上能够显示出相对本船的距离和方位(真方位或对本船方位)。


5   检查雷达天线转动平稳,无阻滞现象和异常噪音,天线波导管应紧固良好,波导管应无破损或变形。

2.10.7.3   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


1     性能标准:


         A
10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在200631日及以后新装上船的雷达应配备A.823(19)号决议中规定的最小有效直径为340mm的自动雷达测绘设备。


         B
ARPA应能自动跟踪、处理同时显示并不断更新至少20个目标信息。


2      检验要求:


         A
、用手动方式捕获目标,然后确定所捕获的目标是否在10次连续的扫描中有5次能以区别其他目标的明显标志出现在显示器上;


         B
、证实目标在手动捕获以后被自动跟踪,并在一分钟内在显示器以矢量或图解形式显示出目标的运动方向,在三分钟内字母、数字形式提供下列信息:


            a. 
至目标的即时距离;


            b. 
目标的即时方位;


            c. 
计算的目标真航向;


            d. 
计算的目标真速度;


            e. 
观测目标最接近点(CPA)的距离;


            f. 
CPA的预计时间(TCPA)。


         C
、试验下述情况下发出声光信号:


            a. 
任何可识别的目标接近选定的距离或通过选定的区域(警戒区)时;


            b. 
任何预定被跟踪的目标接近选定的最小距离和时间时;


            c. 
任何目标丢失时。


         D
、确认用于手动消除目标的装置性能良好;


         E
、检查各种调节旋钮及控制开关的功能,并使系统通过自检程序;


         F
、核对系统所显示的目标和距离与雷达显示器目标回波所表示的是否一致;


         G
、检查电罗经方位信号输入情况。

2.10.7.4   自动跟踪仪(ATA


1       性能标准:


          A
、自动跟踪仪可以是单独的设备也可以是结合于船用雷达中,若是单独的设备,设备的操作性能应不低于雷达显示所获得的操作性能,ATA应能自动跟踪、处理同时显示并不断更新至少10个目标信息;


          B
、若船上已配备了符合性能标准要求的ARPA,则不需要配备ATAARPAATA的主要区别是具有试操船功能。


2       检验要求:


          A
、用手动方式捕获目标,然后确定所捕获的目标是否在10次连续的扫描中有5次能以区别其他目标的明显标志出现在显示器上;


          B
、证实目标在手动捕获以后被自动跟踪,并在一分钟内在显示器以矢量或图解形式显示出目标的运动方向,在三分钟内字母、数字形式提供下列信息:


             a.
至目标的即时距离;


             b. 
目标的即时方位;


             c. 
计算的目标真航向;


             d. 
计算的目标真速度;


             e. 
观测目标最接近点(CPA)的距离;


             f. 
CPA的预计时间(TCPA)。


          C
、试验下述情况下发出声光信号:


             a. 
任何可识别的目标接近选定的距离或通过选定的区域(警戒区)时;


             b. 
任何预定被跟踪的目标接近选定的最小距离和时间时;


             c. 
任何目标丢失时。


          D
、确认用于手动消除目标的装置性能良好;


          E
、检查各种调节旋钮及控制开关的功能,并使系统通过自检程序;


          F
、核对系统所显示的目标和距离与雷达显示器目标回波所表示的是否一致;


          G
、检查电罗经方位信号输入情况。

 

2.10.7.5    电子标绘装置(EPA

 

1       性能标准:电子标绘装置应满足经MSC.64(67) ANNEX 4附录2的性能标准要求。若船上已配备了符合性能标准要求的ATAARPA,则不需要配备EPA


2       检验要求:验证电子标绘装置具有下述功能并确认处于正常状态:


          A
、电子测绘设备应具有至少在雷达显示器上测绘10个目标的设施,应可测绘3612nmile量程刻度上的目标;


          B
、操作员可调节相遇最近点/相遇最近点时间极限和矢量时间,通过经认可的标记及测绘编号识别测绘位置,在第二次测绘后应在目标上显示矢量;


          C
、应可在需要时在雷达显示器屏区域以外显示以下有关被选目标的测绘数据:


            a.
测绘编号:自上次测绘以来的时间(min);


            b.
目标的现时距离和现时方位;


            c.
在相遇最近点时被预测目标的距离和被预测相遇最近点的时间;


            d.
目标的真航向和真速度。

 

2.10.8      GPS


1       选择合理的GPS天线安装位置,应确保卫星构象清晰。


2       应至少有一个能提供给其他电子助航设备和无线电通信设备使用的船舶位置信号输出。


3       应能自动选择适当的卫星发射信号,以使所确定的船位到要求的精度和修改的速率。


4       对无线电通信设备需要自动输入船位信号的GPS接收机,应由主电源和应急电源或者无线电通信设备备用电源(法规要求设置备用电源的船舶)供电。GPS接收机的电源可由无线电通信设备分配电板供给。


5       GPS接收机应安装在驾驶室。


6       GPS接收设备应具有丢失位置的报警和水平精度系数超出规定值的指示。


7       检查GPS接收机各操作开关及各种指示功能的正常。检查船舶位置输出信号的工作情况。

2.10.9      测深仪


1       测深仪的换能器,应安装在船舶底部振动最小、船体线型变化最小,且在航行时不形成涡流和空气泡的部位,换能器应安装在气密围井中。换能器安装完毕后,必须经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可为船舶最大吃水时海水压力的2倍。


2       换能器的连接电缆,经过水舱部分必须穿管敷设,管子必须经水密试验,电缆不得拉太紧,必须考虑到船舶在海上的变形。


3       换能器表面不得涂油漆(制造厂原装的特殊保护漆除外),船舶下水前应除去换能器上的保护纸。


4       测深仪的显示、记录单元应安装在海图室附近。


5       检查测深仪各操作旋钮功能正常,电源故障报警功能效用试验,观察回波信号正常,检查水深记录与水深显示一致性。


6       在各种水深状况下,利用海图校验测深仪的精确度,计算时还应考虑船舶的吃水和潮汐。


7       检查指示器及记录器工作正常,二者指示值应一致。

 

2.10.10    AIS


1       根据总部《关于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安装检验有关事项的通知》(编号:BJDSD[2010]1744)的要求, 对于建造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安装检验的图纸应与其它建造图纸一起送审,对于现有营运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安装图纸应一式两份就近送我社审图中心或国内审图部审批。


2       AIS的显示及控制单元应安装在驾驶室,便于航行值班人员在通常的操作位置进行操作和观察的位置。AIS VHF 天线应尽量做到在其安装位置的水平面360 度内无障碍物。AIS应能在开启2min内运作。


3       AIS从其它设备收集信息时(如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电罗经等),一般应从这些设备输出接口采集,若需要对这些设备另外安装输出接口时,应不影响这些设备正常工作性能。


4       船舶的相关数据(包括船舶的MMSI码、船名、呼号、船长、船宽、船型、船上使用的定位天线的位置等)应正确有效输入,并得到有效的保护。


5       AIS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听并信息采集后,将进行正常的收发工作,观察AIS 在其显示单元的目标显示情况,同时比较雷达目标回波情况,应确认二者观察的目标应相一致,必要时可通过其它通讯手段对目标的确切位置予以落实。若目标存在较大误差时,应进一步调查其误差存在的原因。如条件许可,如周围有熟悉的船舶,可了解本船AIS信号发射情况。


6       模拟一人为故障,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丢失位置信息,此时AIS 应可在驾驶台通过外接的报警单元发出声光报警,在显示单元中显示的报警信息应与实际故障情况相一致。

 

2.10.11    电子海图系统


1       根据总部《关于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安装检验有关事项的通知(编号:BJDSD[2010]1744)的要求, 对于建造船舶,电子海图系统安装检验的图纸应与其它建造图纸一起送审,对于现有营运船舶,电子海图系统的安装图纸应一式两份就近送我社审图中心或国内审图部审批。


2       检查船载电子海图系统的产品证书及检验合格标志。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外壳、接口无损坏迹象,外壳防护等级和安装处所相适应,电缆连接牢固可靠,接地良好,主机、显示器、UPS电源等有固定措施防止振动。


3       检查电子海图系统与提供连续定位(如GPS接收机)、方向(电罗经航向信息)、速度和水深等信息的设备连接(适用时),检查连接是否正常;试验定位系统输入丢失时ECS的报警功能,以及定位系统传递给它的任何报警和指示的重复指示功能。


4       执行系统自检程序,对系统的主要功能(如航线设计和航线监视)进行船上试验,检查系统及其故障报警设施的有效性。


5       在由应急电源供电时,应确保ECS及其相关附件和为其服务的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且主、应急电源之间的转换以及不超过45秒的断电,系统应能自动启动;ECS在关闭或断电后打开时,应恢复至最近手动选择的显示设置。


6       电子海图的备份装置,若采用电子设备,检验要求同主系统,同时尚应核实两个系统的供电应相对独立,一个系统的供电故障不会影响到另外一个系统;若采用纸海图,应配有足够和最新有效的、能满足其预定航程所必需的纸海图,以满足安全航行的需要。

 
2.10.12    首向发送装置

(1) 检查首向发送装置的型式认可证书;
(2) 验证首向发送装置失效或供电故障的报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