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首页 >验船师须知及修改说明(Rev 6.4 1506)>第一篇>第三分册>III-N >III-N9

验船师须知详细信息

N9        现有船状态评估程序(CAP )

 

1  一般规定

9.1.1 适用范围

       本节的要求适用于申请我社进行的CAP评估,并签发CAP等级证书和CAP评估报告。

 

 

9.1.2  检验参考文件CCS《现有船状态评估程序(CAP)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9.1.3 CAP评估简介

状态评估程序(Condition Assessment Programme,简称CAP)是为申请人提供的与船级无关的技术服务,是根据详细检查、厚度测量、强度计算和性能测试等对船舶实际状态进行等级划分的一项独立和完整的评定。为申请人提供一个与结构强度、机械设备和维持船舶寿命等有关的船舶实际状态技术文件和声明,可供货主和/或有关方进行新的租赁或届满更新时使用,也可为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而进行的修理和保养提供合理的依据。

CAP等级划分从1 级(很好)至4 级(差),其标准如下:

等级

船体

轮机

1 级—很好的状态

检查和测量项目发现,较新船或按现行规范要求仅发现表面微小腐蚀,无须保养或修理。

项目和系统检查和效用试验后发现,没有影响安全作业和/或操作的缺陷。文件和维护操作好。无须保养或或修理;

2 级—良好的状态

检查和测量项目发现有轻微缺陷,但无需修理和/或发现测厚数据显著高于船级要求。

项目和系统检查和效用试验后发现,有微小的缺陷,不影响安全作业和/或操作。文件和维护操作足够。无须立即保养或修理。

3 级—可接受的状态

检查和测量项目发现有缺陷,但无需即时进行修理,或发现测厚数据高于船级换新要求,存在显著腐蚀。

项目和系统检查和效用试验后发现,有缺陷,不影响安全作业和/或操作。文件和维护操作满足最低标准。需要一些保养和修理。

4 级—不可接受状态

检查和测量项目发现有不足或缺陷,可能对保持船级有潜在影响,或发现一些区域的测厚数据达到或低于船级换新要求。

项目和系统检查和效用试验后发现,有缺陷,明显影响安全作业和/或操作。文件和维护操作不足。需要保养和修理以回复服务能力。

根据目视检查、厚度测量、功能测试和强度计算结果对船舶状态进行评估,按上表的等级标准划分等级。CAP最终评级由CCS成立的CAP评估小组决定。

CAP 适用于船龄为15 年及以上的液货船和散货船。其他船龄的液货船和散货船,以及其它种类的船舶,也可参照使用。

 

9.1.4  CAP评估范围

CAP2个模块构成,一个是船体结构状态评估程序(CAP for Hull,简称HCAP),另一个是机械状态评估程序(CAP for Machinery,简称MCAP)。申请人视其需要,可选全部,也可选其中之一或一个模块中的一部分,但均需在申请书上予以说明。

-HCAP:包括文件和记录检查、全面及近观检验、测厚分析和结构计算。

-MCAP:包括文件和记录检查、设备全面检查、功能测试、油样分析和振动测量

 

 

9.1.5  CAP评估流程

申请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CCS)服务者,均需由申请人 (如船舶所有人、管理者或光船租赁人)CCS总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检查计划(检查计划可按ESP 船舶*特别检验的检验计划制定并补充如下机械部分图纸资料:机舱布置图、轴系布置图、舱底水和压载水管系图、在舱内和甲板上货油管布置图等)

申请人应至少于CAP检查开始前2个月向CCS提出申请。评估流程见下图。

 

2   船体结构状态评估程序(HCAP)

9.2.1        检验依据

9.2.1.1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及修改通报。

9.2.1.2     国际船级社协会相关统一要求如UR ZUR SPRREC相关要求。

9.2.1.3    《现有船状态评估程序(CAP)指南》。

 

9.2.2     一般要求

9.2.2.1   CAP检验是为申请人提供的与入级无关的技术服务。他是根据详细检查、厚度测量、强度计算和性能测试等对船舶实际状态进行等级划分的一项独立和完整的证明。

9.2.2.2   CAP适用于船龄为15年及以上的液货船和散货船。其他船龄的液货船和散货船,以及其他种类的船舶,也可参照使用。

9.2.2.3   有关澳大利亚RIGHTSHIP-CAP的附加要求(散货船),详见CAP指南2011附录4

9.2.2.4   本须知包含一般检查、内部检查和近观检查、厚度测量的最低限度。

9.2.2.5   任何与超过允许极限的结构蚀耗有关的损坏(包括屈曲、凹槽、脱开或断裂)或大面积区域的蚀耗超过允许极限,影响或验船师认为将影响船舶的结构、水密或风雨密完整性时,均应立即进行彻底修理。

 

9.2.3       定义

9.2.3.1     散货船系指通常在装货处所建有单甲板、顶边舱和底边舱具有单舷侧或双舷侧结构的船舶,主要用于载运散装干货,包括兼装货物船舶(兼装船的要求归属于油船)。散货船的结构型式见本社规范第1篇第2章附录2。双壳散货船系指通常在装货处所建有单甲板、顶边舱和底边舱,且所有货舱具有双层舷侧结构的船舶(不管边舱宽度的大小),主要用于载运散装干货,包括诸如:矿砂船及其他兼装货物船舶(兼装船的要求归属于油船)。

9.2.3.2     油船系指建造用于在其装货处所散装运输油类的船舶,包括油类/散货兼用船,通常指单壳油船。油船的结构型式见本社规范第二篇第56 章。双壳油船:系指主要用于运输散装油类的船舶,其货油舱受双层船壳的保护,该双层船壳覆盖货物区域的全长,包括用于装运压载水的双侧边舱和双层底处所或空舱。

9.2.3.3     压载舱系指用于海水压载的液舱,包括边压载舱、双层底舱、顶边舱,底边舱,尖舱。

        对于装货与压载二用舱,当发现该舱存在显著腐蚀时,该舱应作为压载舱对待。

        对于双壳散货船的双壳边舱,即使它与顶边舱或底边舱相连通,也应作为单独的压载舱对待。

        对于油船压载舱系指单独用水压载的舱或货油/压载交替使用舱,当发现显著腐蚀时,应视为压载舱。

9.2.3.4     一般检查系指对结构外部及内部(适用时)进行总体检查,检查其结构腐蚀、碰损和裂纹情况及其结构的完整性。

9.2.3.5     内部检查系指对舱室内部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船体结构的全面状况并确定进行附加近观检验范围的检验。

9.2.3.6     近观检验系指验船师在近距离范围内(即伸手可及)能见到结构元件的细节的一种检验。

9.2.3.7     横剖面包括该剖面上的所有纵向构件,如板和在甲板、舷侧外板、船底板、内底板、底边舱斜板以及顶边舱斜板和纵舱壁及其上的纵骨和纵桁。

9.2.3.8     防腐系统:通常考虑采用全硬涂层辅以阳极保护,或全硬涂层。保护涂层一般应为环氧树脂涂料或等效涂层,非软涂层或半硬涂层的其它涂层系统如依据厂商的技术说明书对其进行敷设和维护,则可考虑作为替代品接受。

9.2.3.9     热点区域:经疲劳强度分析后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所有疲劳寿命小于当前船龄加3年的纵骨端部节点视为热点区域,这些位置可能会出现疲劳问题。

9.2.3.10   临界结构区域:系指从计算中或从该船舶或类似船舶或姐妹船(适用时)的营运历史中标明并需要进行监督的、容易发生影响船舶结构整体性的破裂、屈曲或腐蚀的区域。

 

9.2.4

HCAP检查

9.2.4.1     一般规定

9.2.4.1.1  船体结构状况评估(HCAP)是针对船体实际状况进行的评定,一般应包括船舶文件和记录的检查、船体构件的目视检查、厚度测量及测厚分析、强度计算及等级评定。

9.2.4.1.2  船体检查一般应在干坞内进行。

 

9.2.4.2

检验准备

9.2.4.2.1程序要求

                按照CAP指南的要求,船公司应在计划CAP检查开始前2个月通知CCS,并由申请人 (如船舶所有人、管理者或光船租赁人) CCS总部提交书面申请。总部对其进行评审,确定专门的CAP评估小组,指派专职的CAP检查人员登轮进行CAP检验。其中一名CAP检查人员应参与船上的测厚检查工作,以控制整个测厚过程,确保测厚数据真实,不遗漏测厚范围。检验过程中CAP检查人员应定期向CAP评估小组负责人和总部CAP检验管理人员定期汇报检验情况。

 

9.2.4.2.2CAP检查计划

                申请人在CAP检查开始前,应制定一份CAP检查计划(可同CAP评估小组的检查人员合作),检查计划可按ESP船舶特别检验的检验计划制定。包括船舶基本资料、概况、主要图纸,并补充如下机械部分图纸资料:机舱布置图、轴系布置图、舱底水和压载水管系图、在舱内和甲板上货油管布置图等。确定近观检验的处所和区域;测厚的区域和要求;与该船有关的损坏经历、修理历史等。制定CAP检查计划应考虑船舶所属CLASS自上一次特别检验进行后任何有关所执行的检验要求。制定检验计划可参照验船师须知第二分册II-C3-9.4.5.2/9.4.5.3以及II-C3-7.4.5.2/7.4.5.3的相关要求。

              CAP检查计划应在CAP检验开始前的一个月前完成并提交,在未得到CAP评估小组确认签署前,将不得开展相关检验。

 

9.2.4.2.3 检查条件准备

                   申请方应为检查做好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设施,并应确信船长已知道将要进行CAP检查。检查期间,船上至少要有一名船员全程陪同HCAP检查人员,并保持良好的通讯(如高频)。

        检查条件的具备包括被检验的舱室/处所应能安全进入,即油气清除、通风和足够的照明;待检区域的清洁除锈或表面呈露状况,以便使其能够显示腐蚀、变形、裂纹、损坏和其他结构缺陷的状况;接近结构的措施应提供安全和实际可行的措施等,以便使CAP检查人员能够进行船体结构的检查。详细要求可参见《钢规》第1篇第55.1.6款的规定及参见验船师须知第二分册II-C3-9.4.1--9.4.4以及II-C3-7.4.17.4.4的具体要求。

 

9.2.4.2.4 检查准备会议

为确保检验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应在CAP检查之前,应召开由现场CAP检查人员、现场船东代表、测厚公司测厚人员和船长(或船长或船公司指定具备资质的代表)参加的检查准备会议,以确定检验计划中预见的所有布置均已到位。会议中须明确以下事项,并形成CAP检查准备会议记录:

(1) 船舶计划(抵离港、进出坞、靠泊时间安排,货物压载操作计划);

(2) 测厚安排和布置(如通道、清洁、除锈、照明、通风及人员安全等);

(3) 近观检验和测厚范围;

(4) 腐蚀标准(按予以评定的级别,参照CAP指南2011以及rightship的附加要求)

(5) 一般区域和不均匀腐蚀和麻点腐蚀区域的代表性测量点的选取;

(6) 测厚执行;

(7) 现场CAP检查人员、测厚人员和船东代表就发现的问题的联系方式;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设施。检查期间,船上安排的全程陪同HCAP检查人员的联系方式。

 

9.2.4.3     船舶文件和记录的检查和收集汇总

在进行CAP检查前,应核查如下文件和记录,旨在汇总船舶在过去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尤其是重复性缺陷,如断裂、裂纹、过度腐蚀和疲劳损坏等。CAP检查人员应在检验时对这些缺陷的位置进行识别并特别关注。

(1) 船舶的CAP检查计划;

(2) 有效的船舶证明(法定证明和船级证明,船舶要素,提供船舶概况的文件如船体和设备说明书、舱盖资料等);

(3) 船舶有关修理史(包括改装或改建,该记录应包括缺陷的属性及修理方法);需在CAP报告中进行描述;

(4) 船舶的检验记录(特检、年检、中间检验及坞内检验,一般应至少需要核查过去10年的检验记录。),需在CAP报告中进行描述;

(5) 最近一次测厚报告(可供编制检查计划和现场检查时参考);

(6) 以前的CAP报告,如有时。

 

9.2.4.4

船体结构的目视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内部检查和近观检查

9.2.4.4.1  一般检查

(1) 所有露天强力甲板;

(2) 船壳外板(包括海水阀箱);

(3) 舵结构(参见须知II-C3-5 坞内检验5.2.13有关舵的检查要求);

(4) 锚和锚链(参见须知II-C3-4-5/2.1 锚机、锚、锚链、止链器和锚链筒检查的相关要求)。

对上列各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其结构腐蚀、碰损和裂纹情况及其结构的完整性。

检查甲板时,应注意甲板及其开口的完整性,并特别注意由于结构变化或不连续可能造成应力集中的区域,如舱口开口、上层建筑和甲板室的角隅处、绞车底座和管线等甲板设备下的区域,必要时进行测厚,对过度腐蚀的钢板应换新。应重点检查以下部位,以查明可能存在的裂纹、变形或过度腐蚀现象:

(1) 起重机底座处的甲板;

(2) 货舱口围板端部过渡肘板处的甲板;

(3) 货舱口角隅处的甲板;

(4) 舱口围板扶强材处的甲板;

(5) 出入口围板与甲板的焊接处;

(6) 舷墙肘板与甲板的连接处。

对于船壳外板的检查,一般在坞内进行。检查船壳板(包括船底板、舷侧外板和舭列板)及其焊缝等的腐蚀和磨损以及变形情况,注意外板及其开口和相关的关闭设施、舵装置和推进系统的外部元件等总体情况。并特别应注意下列情况:

(1) 船体前部与平行舯体过渡区域的船底板、壳板和焊缝由于受航行冰区时冰块的摩擦和撞击、水流和浪的抨击、被锚或锚链磨损或撞击以及漂流物的撞击等各种影响,易于产生过度腐蚀、损坏或变形等情况;

(2) 船侧板舭列板和船底板以及内部构架可能由于擦碰、搁浅而产生变形或损坏;

(3) 测量管处和压载管系吸口、货油舱货油管吸口下面,兼作过压载舱/油舱区域的船底外板;

(4) 轻重载水线间的船壳板(特别是油轮)在风、浪的交替作用下,易产生比其他区域快的腐蚀;

(5) 龙骨板及船底外板有否变形、裂纹等缺陷,必要时拆除部分坞墩检查或测厚。

(6) 舭龙骨趾端与船体外板焊接处容易出现裂纹。

 

9.2.4.4.2

内部检查

 

 (1) 所有货舱

货舱检查包括对结构,管子,污水井,排水口,测量管及排水系统等,检查货舱内结构的腐蚀、变形或损坏情况,特别要注意下列区域中的检查:

(a) 甲板及其下附属结构

甲板下表面及横梁、纵骨、纵桁及肘板等,因不易进行保养,受冷热、潮气或带腐蚀性货物的影响,容易产生较快腐蚀,此外,舱口端横梁和舱口纵桁除了上述影响外,还容易受到装卸货时起重设施如抓斗等的撞击而过度变形或损坏。

(b) 舷侧板和骨架

舷侧板在内底板处容易受到积水和长期残留的带腐蚀性货物的影响,产生较快的腐蚀。其在肋骨或强肋骨的根部两侧,因受到焊接热影响区和板的交替弯曲而产生的疲劳应力的影响亦容易产生过度腐蚀而形成连续槽形蚀薄。肋骨根部也会产生类似的过度锈蚀。另外,肋骨和舭肘板亦会因装卸货时的撞击而变形或损坏。

(c) 舱壁

舱壁板及其扶强材的检查参见上条。

(d) 双层底内底板和单底

内底板在两舷侧容易受到积水和长期残留的带腐蚀性货物的影响,产生较快的腐蚀。在货舱口区域,内底板受到装卸货时的撞击会产生板格间下凹变形,应检查其中可能存在的破口或裂缝以及过分尖锐的过度变形。

(e) 污水井,排水口

检验货舱污水井及排水口的腐蚀情况(必要时,进行测厚确认),以及吸口滤网的完整和畅通情况。

(f) 测深管、空气管、排水管等

通过外观检视和压水试验检查测深管和空气管腐蚀情况,排水管可以在注满水后检查其密性状况。

(g) 排水系统

检查排水系统(包括泵)外观状况及管路的腐蚀状况,并作操作试验,以确认其有效性。

(h) 货舱内防腐系统的状况(如有时)应予以检查。

 

(2) 所有货油舱

货油舱检查主要包括对结构、防腐系统、货油管系、加热管系、测深管等,检查有无腐蚀、裂纹、屈曲变形、损坏等缺陷,以下区域是检验中应特别注意的有可能产生缺陷的区域:

(a) 甲板结构

甲板下表面包括甲板及甲板纵骨,由于受到货油蒸气的酸蚀,特别是载运高含硫量货品的油船,货油舱顶甲板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点腐蚀,或在构件与甲板连接的焊缝热影响区会出现沟槽腐蚀,严重的沟槽腐蚀会导致甲板与结构连接处开裂或甲板局部失稳。此外,装有起重、系泊等设备的甲板,其下安装的加强筋,尤其是与甲板纵骨的连接肘板也容易产生裂纹,在检验中需要予以重视。

(b) 内壳板及纵、横舱壁

内壳板与底边舱斜板的连接处应力集中,如内壳板、底边舱斜板与双壳处所的水平桁材对中不良,容易在连接处产生裂纹。横舱壁与舱壁顶凳和底凳的连接处也容易产生疲劳裂纹。

(c) 内底板

点腐蚀是经常出现在内底板的局部腐蚀,通常由于涂层的局部破裂开始产生点腐蚀。载运高含硫量的原油与水发生反应,许多硫化物会形成强腐蚀性的酸,会造成货油舱内底板的普遍腐蚀和点腐蚀,尤其是由于船舶尾倾而积水的货油舱后端内底板上。一旦点腐蚀开始,凹坑与其他金属之间的电位差也会加剧腐蚀。腐蚀产生较深、直径相对较小的凹坑,可能会导致结构的过度腐蚀。

如货油舱的内底板布置有货油加热管,由于货油舱内底板与相邻区域的温度差,导致该部位腐蚀加快,因此应经常关注货油舱内底板的腐蚀情况。此外吸口/流水槽由于水流作用也容易产生点腐蚀。

(d) 货油舱内部结构

甲板强横梁与内壳板、纵舱壁连接肘板趾端、纵舱壁与内底板连接肘板趾端、纵舱壁垂直桁材下端接肘板趾端、舱壁水平桁材与内壳板、纵舱壁连接肘板趾端、撑材与内壳板连接处等区域是高应力区域,如节点型式处理不当,容易产生裂纹,在检验中应予以关注。

(e) 货油管系、测深管、加热管系等

检查这些管路及其上管夹、法兰、螺栓、阀件等的总体状况和腐蚀状况,尤其是靠近甲板或舱壁的一面及管路弯头,并在工作压力下验证其密性和可操作性。

(f) 货油舱内防腐系统(如有时)应予以检查。

 

(3) 所有压载水舱

(4) 首、尾尖舱

 

(5) 深舱(一般指货物长度区域内)

对所有的海水压载舱、首尾尖舱和深舱进行内部检验前,应予清洁和有效通风,并在检查时提供足够的内部照明。

对海水压载舱的检验应注意其内部涂层的状况,还要注意防腐锌块的腐蚀情况,注意锌块的耗蚀量(如剩余%,一般指现有锌块剩余体积和原始锌块体积的比),需在报告中进行量化描述。

在对液舱进行内部检验时,若涂层情况良好,可仅检查结构是否存在变形情况和舱的边界完整性,以及管路吸口处或测深管下端的舱底板情况。若涂层情况差或无硬涂料或使用软涂层或半硬涂层,应注意涂层脱落部位的局部腐蚀情况。对无涂层保护若使用软涂料或半硬涂层的舱则应通过目视、锤击和测厚等手段来对舱内腐蚀程度作出评价。发现过度腐蚀、变形或损坏应予以相应修理。一般来说海水压载舱的顶部结构,其与具有加热管的燃油舱之间的舱壁、承受高应力或交变应力区域(如人孔、减轻孔和流水孔边缘)、过渡区域、焊缝以及在建造阶段中,结构除锈及涂装质量较差处,均易先于其他区域产生腐蚀,并且随着锈蚀处结构尺寸的减少,导致该处应力更高或集中而产生更快的腐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腐蚀情况。这些情况,多见于首、尾尖舱的上部区域、顶边水舱的甲板纵骨、纵舱壁及强框架, 油船甲板与舱壁或强框架连接处等结构。

内部检验的同时,还应检查压载管或其他管路特别是海水压载舱内燃油管系与舱壁连接处包括焊缝和套管等的腐蚀情况,特别是弯管处的厚度减薄情况。同时检查管路上的管夹、法兰和螺栓以及污水和压载系统的排水吸口、滤网,以及管路上的各种阀件内等的技术状态。

 

(6) 机舱

检查机舱及机舱甲板间处所和锅炉处所内部构架、板材的腐蚀、是否存在碰损变形、裂纹。需要时,机炉舱的花铁板应予移开,以供检查机炉舱内底板,污水井的状况。应注意水密舱壁板及扶强板材下端肘板、锅炉处船体结构等易于腐蚀的地方,应特别注意下列部位,有疑问时,应测厚进行确认:

(a) 液舱顶部及该处外板、与肋骨和液舱顶板连接的肘板,液舱顶部和污水井处的机舱舱壁。

(b) 海水吸入口、海水冷却管、舷旁阀件和排水管及与其连接的外板等;

(c) 锅炉下部和泵浦附近的舱柜顶板或侧板及其支撑结构,该处的腐蚀通常较重;

(d) 前后端壁及其贯穿件;

(e) 污水井,该部位应特别注意,其过度腐蚀而洞穿是造成机舱进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f) 舭部外板;

(g) 主机座下方外板;

(h) 主机座前后区域外板肋骨临近花铁板处腹板根部;

(i) 机舱区域舷外排出口及其舷旁短管在外板的连接处等。

 

(7) 所有其他舱室(泵舱、隔离空舱和管隧等,一般指货物长度区域)。

对于货泵舱和管隧(如有时):

(a) 确认货泵舱内及其附近区域无潜在火源,诸如松动的机件、过多的舱底积油、过多的油蒸气和可燃物质等等。检查出入梯道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b) 确认安装在货油管路上的压力表和液位指示系统:进行外观检查,核对压力表是否进行了定期校对;

(c) 尽实际可行检查货泵舱内的所有管系:包括对货油管路、压载水管路、污油水管路、蒸汽管路等进行外观检查;

(d) 确认货泵舱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完整、风闸的动作和网的清洁;

(e) 尽实际可行检查货泵舱内的货油泵、压载泵、舱底泵、和扫舱泵在轴封处有无过度漏泄;电气及机械遥控操作及切断设施的动作正常;以及泵的底座完好。确认泵舱舱底水系统工作正常:包括其遥控系统和就地操纵系统;

(f) 货泵舱舱壁是否有渗漏或裂纹痕迹,检查货泵舱舱壁上贯穿件的密封装置。

检查隔离空舱内的结构,包括污水井及排水井,测深管、空气管、排水管,及排水系统,注意完整性状况和腐蚀情况,是否存在变形、裂纹等,确认其结构的完整性。

 

9.2.4.4.3       近观检查

            近观检验是指对船体结构在验船师近距离目视检验范围之内,即通常在手可触及范围内的检验,以确认和评判船舶结构细节、热点区域、关键区域、焊缝的技术状况等等。近观检验应记录结构、涂层和牺牲阳极(适用时)的总体状况,尤其是局部腐蚀和结构缺陷的具体范围(一般需列明肋位号、板列号、骨材号、尺寸、材质等),亦应拍摄代表性的船体结构及节点照片和做详细的描述性记录以供签发最终的检验报告。

 

★在近观检验时应注意:

(1) 特别关注结构的节点和焊缝处腐蚀、变形情况。当发现存在结构的过度腐蚀(超过允许腐蚀极限)或结构失稳时,检查应扩大到相同类型的结构;

(2) 结构表面的凹坑腐蚀(PITTING)予以特别关注。当其密度超过15%时,应在较密的区域选择直径30 厘米范围内进行测厚,测厚点数为5 个,其最小值将作为测厚结果予以记录;

(3) 应关注腐蚀往往从结构中的过焊孔、流水孔、对接焊缝和端部区域开始并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屈曲和裂纹;

(4) 应关注舱内肋骨跨距中部腹板的腐蚀情况;

(5) 检查货舱内肋骨腹板与舷侧外板角焊缝是否存在沟槽腐蚀及其程度;

(6) 货舱内肋骨上肘板与顶边舱的角焊缝、下肘板与底边舱的角焊缝;

(7) 注意油轮货油舱内的纵舱壁与内底板之间的纵舱壁端肘板的趾端、纵舱壁的垂直桁与舱壁纵骨的连接肘板,横舱壁水平桁端部大肘板等;

(8) 注意主甲板上表面可能存在的点腐蚀和沟槽腐蚀,以及其舾装件、固定件等如带缆桩、空气管、通风筒、甲板机械的基座、起重柱和甲板管路的贯穿口等,要注意根部的腐蚀和裂纹;

(9) 应关注结构应力集中、结构硬点和热点区域;

(10) 易产生缺陷的区域。

※甲板:在舱口线外厚甲板板和薄横向甲板板之间的过渡区域,尤其在板厚差较大的情况下,易产生沟槽腐蚀;结构不连续和应力集中区域,甲板开口的角隅处;舷墙终端处的甲板;舱口内侧的舱口围板及顶边舱垂向列板等易腐蚀处;舱口端横梁;成品油船的甲板纵骨及强横梁等。

※边舱:甲板板和甲板纵骨;与加热燃油舱相邻的横舱壁(适用时);顶边舱斜板的最下部分;横框架角隅处的面板与腹板;舷侧纵骨与水密舱壁及横框架的连接处;焊接接头;人孔、流水孔的边缘;排水不畅区域;结构过渡及不连续区域;吸口和测深管附近的板材;管子穿过舱顶处的区域等;

※货舱:货舱槽形横舱壁和登式结构对中连接处;舷侧肋骨与端肘板对中连接处,肘板趾端;货物压载两用舱的

 

油船的HCAP近观检验的最小范围要求

(1) 所有压载舱内的所有完整的横向环状框架(见注释1);

(2) 一个货油边舱内的所有完整的横向环状框架(见注释14);

(3) 其余的每个货油边舱内所有完整的横向环状框架中至少30%(见注释134)

(4) 一个货油舱内的所有完整的横向环状框架,包括甲板强横梁和横撑材(如设置)(见注释15);

(5) 其余的每个货油舱内至少30%的完整的横向环状框架,包括甲板强横梁和横撑材(如设置)(见注释15);

(6) 所有货油舱和压载舱内的所有横舱壁(见注释2);

(7) 每一个中央货油舱内的甲板和底部桁材中至少30%,包括邻接的结构件(见注释34)

(8) 首尖舱和尾尖舱内的构件;

(9) 货油区域的所有隔离空舱和泵舱内的构件;

(10) 外部结构,即露天强力甲板和船体外板;

(11) CAP疲劳强度分析确定的热点区域(适用时);

(12) 从检验记录中发现的可能存在问题的区域(见注释6)。

注释:

1 完整的横向环形框架,包括相邻的结构构件;

2 完整的横舱壁,包括桁材系统及邻接构件;

3 30%应圆整到下一个完整的整数;

4 仅适用单壳油船;

5 仅适用双壳油船;

6 若发现裂纹,则应对所有的相似位置的构件进行近观检验。

 

散货船的HCAP近观检验的最小范围要求

(1) 所有货舱的所有舷侧肋骨,包括其端部附件和附连的外板(见注释1);

(2) 所有货舱的所有横舱壁,包括扶强材系统和顶凳及底凳的内部结构(当设有时)(见注释2);

(3) 所有货舱的内底板;

(4) 所有压载水舱的所有横框架及附连的板和纵骨(见注释3);

(5) 所有压载水舱的所有横舱壁,包括扶强材系统(见注释2);

(6) 所有两舷边舱内的所有普通横向框架肋骨(见注释4);

(7) 所有货舱舱口盖和舱口围板(板和扶强材);

(8) 所有货舱口之间开口线内的所有甲板及其下方结构;

(9) 首尖舱和尾尖舱内的构件;

(10) 货舱区域的所有隔离空舱内的构件;

(11) 外部结构,即露天强力甲板和船体外板;

(12) CAP疲劳强度分析确定的热点区域(适用时);

(13) 从检验记录中发现的可能存在问题的区域(见注释5)。

注释:

1 仅适用单壳散货船;

2 横舱壁的近观检验应对下列位置进行检查:

1)对无底凳的横舱壁,直接在内底板以上和在封槽板(如设有)以上以及在卸货板以上;

2) 对有底凳的横舱壁,直接在底凳顶板以上及以下和卸货板以上;

3) 大约在横舱壁高度的一半处。

4) 直接在上甲板以下和顶边舱附近及有顶凳船顶凳底板以下或顶边舱以下;

3 顶边舱、底边舱和两舷边压载舱(双壳散货船)内的横向强框架。首尾尖舱内的横向强框架,系指1个完整的横向环状强框架,包括邻接的结构件;

4 仅适用双壳散货船;

5 若发现裂纹,则应对所有相似位置的构件进行近观检验。

 

9.2.4.4.4在进行一般检查、内部检查、近观检查相关的目视检查时,需重点关注如下的可能缺陷:

(1) 裂纹;

(2) 局部腐蚀(麻点腐蚀、沟槽腐蚀和边缘腐蚀);

(3) 变形(弯曲、凹陷);

(4) 其它缺陷(包括屈曲、凹槽、脱开或断裂等)。

有关缺陷的评级和极限详见附录1

结构单元的目视检查评级

船体结构的目视检查评级基于上述检查的结果进行。一般来说,最终的目视检查评级结果由裂纹、局部腐蚀和变形这三者评级结果的最差者决定,同时有关修理历史可作为参考依据。

对结构单元的目视检查评级,一般需对具体的结构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评级,然后再综合具体结构的评级结果对整个结构单元进行评级。HCAP报告中关于目视检查,应对具体结构的整体状况、涂层状况,是否有缺陷、点腐蚀的范围、程度等、是否进行了修理,对目视检查的评级级别判定等需进行描述。

9.2.4.4.5结构单元的目视检查评级

根据检查结果,可分为4级状态。以下为供目视检查对结构单元评级时参考。

裂纹

应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结构单元的裂纹进行修理。当出现裂纹时,该结构单元评级结果应不高于CAP 2级。对于重复出现的结构单元的重要裂纹如属于设计缺陷所造成的,若没有在结构节点设计上进行改善来避免将来产生新的裂纹或相似缺陷,则该结构单元被评为CAP 3级。

相关局部腐蚀的评级标准见下表

项目

级别

CAP 1

CAP 2

CAP 3

CAP 4

局部腐蚀量,i

i0.33A

0.33A<i0.75A

0.75A<i A

i>A

注:A=允许的局部腐蚀极限值。

RIGHTSHIP-CAP 2/5,任何船体结构(包括板、主要构件及次要构件)的最大腐蚀量为允许腐蚀极限的65%;而对RIGHTSHIP-CAP 2/3,其最大腐蚀量则为允许腐蚀极限的75%,即不允许存在显著腐蚀区域。

注意目视检查过程中需对点腐蚀(如有时)的程度应进行量化判断和描述。

变形的评级标准见下表。

项目

级别

CAP 1

CAP 2

CAP 3

CAP 4

变形量,f

f0.33D

0.33D< f0.67D

0.67D<fD

f>D

注:D=允许的变形极限值。

涂层状况评级标准

涂层状况评级分为3个级别:良好、尚好和差,分别对应于CAP 1 CAP 2CAP 3。涂层状况的评级标准见下表。

项目

级别

良好

CAP 1

尚好

CAP 2

CAP 3

涂层状况

只有小的点状锈斑。

在扶强材边缘和焊缝的连接处涂层有局部脱落和

或所检验的区域

有超过20% 或更大的范围轻度锈蚀,但小于定义的程度。

在检验的区域中,有超过20% 或更大范围的涂层普遍脱落,或有10% 或更大范围的涂层产生硬质锈皮。

注:对于油船,如涂层为尚好,最高只能评为CAP 3级。

有关涂层状况级别的评定,具体可参考IACS Recommendation 87GUIDELINES FOR COATING MAINTENANCE& REPAIRS FOR BALLAST TANKS ANDCOMBINED CARGO/BALLAST TANKS ON OIL TANKERS的相关涂层的技术判定要求。

RIGHTSHIP-CAP 2/5 & 2/3涂层要求见下表。

液舱/处所名称

要求的级别

应用的标准

RIGHTSHIP-CAP 2/5 & 2/3

压载舱

良好 尚好加牺牲阳极保护

IACS

货舱*

良好

备注* RIGHTSHIP-CAP 对货舱内底以及舷侧肋骨下肘板趾端以下300mm 以下区域无要求。

a.一级状态

总则:根据检查和测量结果,结构和设备处于良好状况,涂层状况属于良好状况且构件未发现明显腐蚀、变形、裂纹,构件的焊缝未发现明显腐蚀、裂纹,未发现曾经经过大量修理割换主要构件的情况。

涂层状况

良好状况

腐蚀

板材腐蚀

均匀腐蚀

不超过0.33A

点腐蚀

不超过0.33A

桁材、骨材腐蚀

桁材、骨材焊缝处根部无腐蚀凹陷,面板自由边缘无明显减薄情况,流水口或过焊口无明显腐蚀减薄。

变形缺陷

板材、桁材、骨材

变形不超过0.33D

b.二级状态

总则:根据检查和测量,发现有轻微缺陷,但构件和设备仍处于正常状况,无需修理和特别关注 ,测厚数据显著高于船级要求

涂层状况

尚好状况,但对油船应为良好状况。

腐蚀

板材腐蚀

均匀腐蚀

不超过0.75A

点腐蚀

不超过0.75A

桁材、骨材腐蚀

桁材、骨材焊缝处根部无明显腐蚀凹陷,桁材、骨材面板自由边缘仅少量减薄未达20%,范围不超过10mm。流水口或过焊口轻微腐蚀减薄,减薄范围小于桁材、骨材腹板宽度的15%

变形缺陷

板材、桁材、骨材

变形不超过0.67D

c.三级状态

总则:根据检查和测量发现存在缺陷或构件显著减薄情况,结构腐蚀量处于显著腐蚀区域,

但测厚数据高于船级要求, 结构和设备处于可接受状况,无需立刻进行修理,

但需引起特别关注。

涂层状况

差状况,对油船为差或尚好状况。

腐蚀

板材腐蚀

均匀腐蚀

不超过A

点腐蚀

不超过A

桁材、骨材腐蚀

桁材、骨材焊缝处根部有明显腐蚀凹陷但未超过20%原板厚,桁材、骨材面板自由边缘仅少量减薄未达25% 减薄范围不超过20mm。流水口或过焊口明显腐蚀减薄,减薄量未超过20%,腐蚀区域未超过骨材腹板宽度的20%

变形缺陷

板材、桁材、骨材

变形不超过D

d.四级状态

总则:根据检查和测量,发现结构和设备存在不足和缺陷,对保持船级存在影响,

结构测厚数据达到或低于船级换新要求 需要立即进行修理。

腐蚀

板材腐蚀

均匀腐蚀

超过A

点腐蚀

超过A

桁材、骨材腐蚀、

桁材、骨材焊缝处根部有严重的腐蚀凹陷,或超过20%原板厚,桁材、骨材面板自由边缘仅少量减薄超过25%,减薄范围超过20mm。流水口或过焊口严重腐蚀减薄,或减薄量超过20%,或腐蚀区域超过骨材腹板宽度的20%

变形缺陷

板材、桁材、骨材

变形超过D

 

9.2.4.4.5.2目视检查评级基于检查结果进行,一般来说,最终的目视检查评级结果由裂纹、局部腐蚀和变形这三者评级结果的最差者决定。

测厚

船体结构的测厚可为验船师对船舶强度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对船舶结构修理与换新提供依据,同时测厚数据的准确性对HCAP的评级将起到重要作用。HCAP检验中的船体结构测厚,应由本社认可的测厚公司和人员进行。当测厚进行时,对于近观检验的部位要求同步进行测厚,验船师应对整个测厚过程进行有效的现场监督。并在测厚完成后进行复核,以确认本次测厚的程度和范围满足相应CAP检验的要求。 测厚范围

9.2.4.5.1.1油船测厚范围

(1) 在货物区域内至少3个横剖面,其中1个在船中部区域内。横剖面应选取在怀疑或进行甲板测量后显示厚度减薄最大的区域,并尽可能避开已局部换新或加强的区域。完整的剖面测量包括:

- 0.1DD-型深)范围内的甲板或船底区域,每块板在每档纵骨跨距内至少测量1点,纵骨和桁材的腹板和面板各测量1点。

- 除上述甲板区域和船底区域以外的区域,每列板测量1点,纵骨和桁材的腹板和面板各测量1点。

每个横剖面内要求测量的主要构件应包括主甲板、甲板纵骨、甲板纵桁、纵舱壁及其纵骨和桁材、舷侧外板、舷侧纵骨、舷侧纵桁、船底板、船底纵骨、船底纵桁、内底板、内底纵骨、底边舱斜板及其纵骨等。

(2) 下列结构应进行每块板5点测量:

- 全船所有的露天主甲板

- 全船所有的船底板

- 全船所有的干湿交变舷侧外板

- 货物区域内所有內底板

(3) 下列结构应进行每块板2点测量:

- 货物区域内所有连续的纵舱壁

- 干湿交变以外的舷侧外板(包括海底阀箱)

- 货物区域内所有底边舱斜板

- 所有连续的纵向平台板

(4) 每个货油舱内至少选择前、中、后三个横向环带,在每个环带上及邻近的所有结构均需按以下要求测量:

- 纵骨和其他扶强材,腹板和面板各测量1点。

- 平台板及附属构件,每块板测量2点。

- 纵桁,腹板和面板各测量2点。

- 横向强框架,包括面板、加强筋和肘板。

- 横舱壁及附属结构,包括制荡舱壁、顶凳和底凳的内部结构( 当设有时),板和骨材分三个水平部分进行测量。

(5) 每个压载水舱:

- 所有横框架及附连的板和纵骨。

- 所有横舱壁及扶强材系统。

(6) 首、尾尖舱内部构件:

- 所有横框架及附带的板和骨材。

- 普通横梁、肋骨进行选择性测量。

- 平台板及附属结构。

- 水密横舱壁及其扶强材,包括制荡舱壁和锚链舱围壁。

(7) 货物区域内隔离空舱、泵舱及其他处所,对主要构件进行代表性的测量。

(8) CAP检查人员认为需要的其它区域。

(9) 对于在测厚中发现存在显著腐蚀区域(低于CAP 2,超过75%允许腐蚀极限)时,尚需参照CCS现行钢规1篇的有关要求进行附加测量。

 

9.2.4.5.1.2散货船测厚范围

(1) 在货物长度区域内至少3个横剖面,其中1个在船中部区域内。横剖面应选取在怀疑或进行甲板测量后显示厚度减薄最大的区域,并尽可能避开已局部换新或加强的区域。每个横剖面内要求测量的主要构件应包括主甲板、甲板纵骨、甲板纵桁、纵舱壁及其纵骨和桁材、舷侧外板、舷侧纵骨、舷侧纵桁、船底板、船底纵骨、船底纵桁、内底板、内底纵骨、顶边舱斜板及其纵骨、顶边舱底板、底边舱斜板及其纵骨等。

(2) 下列结构应进行每块板5点测量:

- 全船所有的露天主甲板

- 全船所有的船底板

- 全船所有的干湿交变舷侧板

- 货物区域内所有內底板

(3) 下列结构应进行每块板2点测量:

- 货物区域内所有连续的纵舱壁

- 干湿交变以外的舷侧板(包括海底阀箱)

- 货物区域内所有底边舱和顶边舱斜板

- 所有连续的纵向平台板

(4) 所有货舱的横舱壁及附属结构,包括制荡舱壁、顶凳和底凳的内部结构(当设有时),板和骨材分三个水平部分进行测量。

(5) 每个压载水舱:

- 所有横框架及附连的板和纵骨。

- 所有横舱壁及扶强材系统。

(6) 对于单舷侧散货船,所有货舱内的所有肋骨,包括其端部附件和邻接的外板。

(7) 首、尾尖舱内部构件:

- 所有横框架及附带的板和骨材。

- 普通横梁、肋骨进行选择性测量。

- 平台板及附属结构。

- 水密横舱壁及其扶强材,包括制荡舱壁和锚链舱围壁。

(8) 货物区域内的隔离空舱及其他处所,对主要构件进行代表性的测量。

(9) 所有货舱舱口盖和围板(板和扶强材)。

(10) 所有货舱口之间开口线内的所有甲板及其下方结构。

(11) CAP检查人员认为需要的其它区域。

(12) 对于在测厚中发现存在显著腐蚀区域(低于CAP 2级,超过75%允许腐蚀极限)时,尚需参照CCS现行钢规1篇的有关要求进行附加测量。

注意:

1.对以上具体结构若未规定具体的测厚点数,其测厚点数选取的原则可参见CCS最新的《测厚指南》。

2.对货物区域内选取的3个横剖面相关测厚应尽早进行并及时提供相关测厚数据,以便于审图中心及时进行CAP强度评估。

 

9.2.4.5.2测厚点的减免规定

(1) 9.2.4.5.1.1(2)9.2.4.5.1.2(2) 规定的露天主甲板、船壳板、內底板以及9.2.4.5.1.1 (1)9.2.4.5.1.2(1)规定的横剖面的测厚测量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减免。

(2) 只有在下述情况下,并经CAP检查人员同意,对所要求的测量点数可以进行适当的减免:

该构件为不锈钢(不含不锈钢复合钢板),或

结构件两侧建造时的涂层保持完整,或

位于燃油舱或货油舱内且代表性的测厚数据显示没有或微小厚度损失,且能够很好的满足CAP 1级的要求(小于33%允许腐蚀极限)。代表性的测厚数据能够代表所测厚区域的最差腐蚀情况。

(3) 当允许对测量点进行减免时,在每个舱室/处所内对所要求测量的每个主要构件至少要测量10点作为代表性测量,每种次要构件至少要测量5点作为代表性测量。当代表性测量发现任意测量点的腐蚀量大于CAP 1级要求时(大于33%允许腐蚀极限),则该舱室/处所应按照上述9.2.4.5.1.19.2.4.5.1.2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测量。

(4) 对于按照本节规定进行减免时,应征得CAP检查人员的同意且应在测厚报告以及CAP报告中进行相应的说明。

 

9.2.4.5.3测厚记录

(1) 测厚记录应及时提交给CAP检查人员,包括测厚当天的初步报告和最终报告。测厚人员应每天或第二天把自己的实测记录(图纸复印件)的副本签字后作为初步报告提交给验船师,测厚记录将由验船师根据留存的测厚初步报告进行验证,在最终测厚报告与检验过程中的测厚初步报告一致的情况下,验船师才可以在最终报告面页签署,初步报告应至少保存至此验证结束。

(2) 测厚记录的编制应参照本社规范第1篇第5章附录13《油船、散货船等的测厚建议程序》执行。测厚记录中的图示应与实船对应,显著腐蚀的部位应在测厚记录中标识。最终的测厚记录(包括电子版文件)应在现场验船师完成船舶检验前,提交验船师审查,但经现场验船师同意可在不迟于完成检验后5 个工作日之内予以提交。

(3) 测厚公司应至少提供两份书面的测厚记录给验船师进行验证,同时测厚公司还应提供一份相应的电子文档。一般电子版文件系指测厚公司将经验船师签字后的最终正式测厚报告中的面页、简图及文字性内容以PDF 文档,而测厚数据以EXCEL 文档。

(4) 对于CAP检验开始之前12个月以内由认可的测厚公司进行的部分测厚记录经CAP检查人员验证后可予以接受,提供的测厚记录应满足相关要求。如果验证不少于25%的数量的测厚结果验船师认为基本一致,可以接受原来的测厚记录作为本次CAP检查的测厚记录;如果实际验证的测厚结果与原来的测厚记录有较大偏差,应重新进行测厚。

 

9.2.4.5.4厚度测量评级标准

厚度测量的评级标准见下表:

项目

级别

CAP 1

CAP 2

CAP 3

CAP 4

腐蚀磨耗百分比,r

r33%

33%<r75%

75%<r100%

r>100%

注:r=实际腐蚀磨耗厚度/允许的腐蚀磨耗极限值%

9.2.4.5.5厚度测量评级

              厚度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参与评级的每个结构单元的整体腐蚀情况,通常基于建造尺寸的厚度减少量进行测厚统计分析。如果申请方选择规范尺寸计算(见CAP指南2.4.3),测厚分析也可基于现行的规范要求尺寸进行。针对每个检验舱室/处所/区域的测厚数据,按照结构单元进行测厚分析,测厚分析采用90%可靠性的统计分析方法(S-Curve方法)。厚度测量评级时基于90%的水平线(如下图中的水平虚线)与测厚曲线交点所在的评级区间(如下图中甲板结构厚度测量评级为CAP 2级)来确定厚度测量评级结果。

 

 

9.2.4.6  舱室/处所/区域评级

对舱室/处所/区域内的所有结构单元的平均分进行累加并计算平均分得到舱室/处所/区域的评级得分,四舍五入圆整得到单个舱室评级结果,且须满足如下规则:

(1) 舱室/处所/区域的评级结果应不高于其结构单元的目视检查、厚度测量和涂层状况的最差评级结果以上一个等级;

(2) 如舱室/处所/区域内存在显著腐蚀,则该舱室/处所/区域最高只能评为CAP 3级;

(3) 如舱室/处所/区域内的结构单元的目视检查或厚度测量为CAP 4级,则该舱室/处所/区域只能评为CAP 4级。

 

9.2.4.7 现场评级

对全船的舱室/处所/区域分为以下三类进行评级:

(1) 压载舱;

(2) 货舱(包括隔离空舱、泵舱等);

(3) 外部结构(包括露天强力甲板和船体外板)。

对同一类型的所有舱室/处所/区域的评级得分累加计算平均分,并四舍五入圆整得到该类型的舱室/处所/区域的评级结果,且须满足如下规则:

该类型舱室/处所/区域的评级结果应不高于该类型所有舱室/处所/区域中的最差评级结果以上一个等级。

最终的现场评级由上述压载舱、货舱和外部结构三者的评级结果最差者决定。

船体结构强度评估

9.2.4.8.1一般要求

1船体结构强度评估包括总纵强度计算、规范尺寸计算和疲劳强度分析三部分内容,其中规范尺寸计算和疲劳强度分析根据申请方的不同要求选择进行。

2)总纵强度计算

总纵强度计算应在货舱区域选择至少3个典型横剖面*1进行总纵弯曲强度计算和总纵屈曲强度计算,其中计算所需的静水弯矩应取装载手册中的许用静水弯矩。具体计算内容如下:

1)根据现行CCS规范计算规范要求的船体梁剖面模数W

2)基于测厚尺寸,计算典型横剖面在甲板和船底处的实际横剖面模数Wact

3)基于测厚尺寸,计算典型横剖面在甲板和船底处的屈曲利用因子η*2

注:

*1:典型横剖面的选取与测厚的横剖面保持一致。

*2:屈曲利用因子η=σ/σc

σ:甲板板/船底板板格的工作压应力,N/mm2,计算时取测厚尺寸进行计算。

σc:甲板板/船底板板格的临界屈曲应力,N/mm2,计算时取建造尺寸减去标准减薄厚度进行计算。

最终甲板板或船底板的屈曲强度取甲板或船底区域所有板格屈曲利用因子η的算术平均值。

3)规范尺寸计算(选择项)

除非申请方有特殊要求,一般只对下述构件按现行规范进行重新评估:

1)货舱区域的船体外板和主甲板及其扶强材;

2)货舱区域的横舱壁和纵舱壁及其扶强材。

4)疲劳强度分析(选择项)

疲劳强度分析基于船舶的建造尺寸并扣除相应的腐蚀余量,对货舱区域的全部纵骨(包括甲板纵骨、舷侧纵骨、船底纵骨、内底纵骨、纵舱壁纵骨等)在横向强框架和横舱壁位置处的端部节点采用简化的名义应力法进行计算。

所有疲劳寿命小于当前船龄加3年的纵骨端部节点视为热点区域,这些位置可能出现疲劳问题。疲劳强度分析应在CAP现场检验之前完成以便于CAP检查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对热点区域进行近观检验。

结合疲劳强度分析结果、现场检验的实船状态和检验历史(如损坏报告等)热点区域可能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强。

9.2.4.8.2强度评级

              1)船体结构强度评级基于船体总纵强度计算结果进行。参与评级的强度计算包括两方面:总纵弯曲强度计算和总纵屈曲强度计算。

总纵弯曲强度评级:基于测厚尺寸分别计算甲板和船底处的实际横剖面模数Wact

总纵屈曲强度评级:基于测厚尺寸分别计算甲板板和船底板的屈曲利用因子η

2)强度评级标准

?总纵弯曲强度评级标准

甲板处和船底处两者的总纵弯曲强度评级结果差者决定最终的总纵弯曲强度评级结果。总纵弯曲强度的评级标准见下表。

项目

级别

CAP 1

CAP 2

CAP 3

CAP 4

实际横剖面模数,Wact

Wact0.97W

0.97W>Wact0.93W

0.93W>Wact0.9W

Wact<0.9W

注:W=建造尺寸船体梁剖面模数或现行规范要求的船体梁剖面模数。

?总纵屈曲强度评级标准

甲板板和船底板两者的总纵屈曲强度评级结果差者决定最终的总纵屈曲强度评级结果。总纵屈曲强度的评级标准见下表。


项目

级别

CAP 1

CAP 2

CAP 3

CAP 4

屈曲利用因子,η

η0.90

0.90<η0.95

0.95<η1.0

η>1.0

 


9.2.4.9  船体结构评级标准

船体结构评级分为两部分:现场评级和强度评级,根据下表中的规则进行评级。

船体结构评级

CAP 1

CAP

CAP 3

CAP 4

R1=1R22

R1=2R22

R1=3R2=3

R1=4R2=4

注:R1=现场评级,R2=强度评级

如任何舱室/处所/区域内存在显著腐蚀,则船体结构评级最高只能评为CAP 3级。

评级计算举例参见CAP指南附录1HCAP评级方法的第5条。

 

 

9.2.4.10 照片要求

照片一般采用数码照片,拍摄时注意记录好拍摄的日期和时间,以便于整理照片,但注意最终CAP报告中的图片上不应显示照片的日期和时间。应具有较好的画面质量而不能依靠电脑进行修正,应能反应结构的总体状况和任何缺陷。并注意照相时的安全,脚踩稳、手抓牢时方可进行照相。检验时不拍照,拍照时不检验。

照片一般应包括如下:

(1) 各舱室的全貌(左右各一),相关典型构件的上、中、下区域;相关典型构件的代表性部位;根据经验一般容易腐蚀和损坏部位的节点部位。

(2) 各舱室报告中描述的结构和部位,照片应尽可能涵盖(只要能清晰地显示结构,可以一张照片反应几个相连的结构);

(3) 照相前应对需照部位进行标识(利用船上现有的标示或用粉笔标示出),各舱室照片应及时整理、标识,以免混乱;

(4) 注意强度评估中有关热点区、关键区,拍照取证;

(5) 报告评级所附的照片一般为完工照片(修理、油漆后),对于需修理的部位,注意修理前、后的状况均需进行拍照;

(6) 若大面积重新涂装,要注意选择典型涂装前后的对比照片;

(7) 拍照时尽可能避免脚手架及其它无关物品和人员,使得照片所要反映的结构清楚明确;

(8) 压载舱等光线较暗的处所拍照时不要用手电正对照射所要拍照的部位,以免影响照片的效果;

(9) 压载舱防腐锌块的状况在检验报告中有要求,注意防腐锌块的拍照取证;

(10) 一般每个舱室最后报告中需选取6-8张照片,故检验中对每个舱室最少需照20张以上照片,才能使得最终CAP报告中的照片选取及编辑能清楚准确反映每个舱室的结构和涂层状况。

(11) 一般主甲板、船壳外板在报告中的照片均各需12张左右。

(12) 注意报告中照片的统一压缩(报告中的所有数码照片的格式应为JPEG,每页A4纸一般为6张照片;长宽比一般4:3,每张照片尺寸一般为100kB-500kB,不必大于1M)。报告中的照片应对应有文字描述(如区域或结构:Shell plating with longitudinal & Transverse webCollision bulkhead & Bottom longitudinal & Side girder

 

附录1

9.2.4.11.1裂纹

应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结构单元的裂纹进行修理。

对热点区应重点检查,(疲劳热点区是否有疲劳裂纹、以及其它缺陷)。有关疲劳裂纹需要参考以前的检验历史,判定是否为重复裂纹。

当出现裂纹时,该结构单元评级结果应不高于CAP 2级。

对于重复出现的结构单元的重要裂纹(为影响船体整体强度和水密完整性的裂纹)如属于设计缺陷所造成的,若没有在结构节点设计上进行改善来避免将来产生新的裂纹或相似缺陷,则该结构单元被评为CAP 3级。

9.2.4.11.2局部腐蚀

局部腐蚀的评级标准见下表。

项目

级别

CAP 1

CAP 2

CAP 3

P 4

局部腐蚀量,i

i0.33A

0.33A<i0.75A

0.75A<i A

i>A

注:A=允许的局部腐蚀极限值。

局部腐蚀相应的腐蚀极限如下:

(1) 均匀腐蚀

使用的腐蚀允许极限值,对于按照CCS规范建造的船舶,则使用船舶设计制造使用的规范中的规定值;非CCS规范建造的船舶,则根据转级时的备忘采用相应的规定值,若无备忘,则默认采用CCS现行规范中的规定值。

(2) 点腐蚀

腐蚀允许极限值可参见《船舶结构点腐蚀的检验与修理指南》。

(3) 焊缝腐蚀

沟槽腐蚀的常见区域:

沟槽腐蚀通常出现在焊道周边,经常有沟槽腐蚀的区域有:

--连接甲板/扶强材的强横梁的腹板;

--舷侧/甲板纵骨的腹板;

--船体前部船壳外板。

--甲板焊缝连接处;

--和船壳外板连接的肋骨腹板

沟槽腐蚀的允许极限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

--沟槽及边缘是平滑的,没有尖锐的凹凸;

--焊缝是完整的,并且剩余焊喉的厚度尚可接受;

(a) 腹板及面板的沟槽腐蚀后的最小许用厚度如下:

如果沟槽宽度不大于腹板高度的15%,且不大于100mm,则沟槽区域的最小许用厚度是:tmin = 0.75·tas-built 但不小于6.00mm

1 沟槽腐蚀

(b) 外板受蚀的焊缝

焊缝或外板的最小厚度:tmin = 0.7 · tas-built

扶强材受腐蚀的沟槽中若带有尖角,则很严重,当发现这类腐蚀时应仔细考虑。只要发现带有尖角的沟槽腐蚀,则要求对沟槽腐蚀区域进行割换。

(4) 边缘腐蚀

(a) 边缘腐蚀的常见区域

主要出现在腹板开口周边以及扁钢甲板纵骨的自由边;也经常出现在人孔和减轻孔边缘。

(b) 边缘腐蚀的允许极限

扁钢类纵骨

纵骨自由边的允许极限:

l 边缘腐蚀部分的高度小于纵骨腹板高度的25%

l 边缘厚度不小于1/3 tas-built,厚度均匀;

l 没有边缘腐蚀的纵骨部分的厚度满足规范对于均匀腐蚀极限的要求。

2 纵骨边缘腐蚀

(c) 人孔、减轻孔

人孔和减轻孔等开口处的腹板的边缘腐蚀极限为:

l 边缘厚度不小于1/3 tas-built,厚度均匀,开口边缘被腐蚀的最大范围应不大 于开口最小尺寸的20%,且不大于100mm

l 可对开孔边缘的锈蚀区域进行切割修整,只要开孔尺寸最大增加不超过其面积 10%

3 人孔、减轻孔边缘腐蚀

 

9.2.4.11.3结构变形

变形的CAP评级标准见下表:

项目

级别

CAP 1

CAP 2

CAP 3

CAP 4

变形量,f

f0.33D

0.33D< f0.6

D

0.67D<fD

f>D

注:D=允许的变形极限值。

船体构件变形极限

结构变形一般为两种:

(1) 皱折:指骨架间钢板的挠曲,其最大挠度应在骨架间沿短方向测量。

(2) 凹陷:指骨架与钢板的共同挠曲,其最大挠度应在完好的骨架间测量。

钢板皱折极限:

(1) 由于撞击产生的变形

横骨架式强力甲板,舷顶列板和船底外板在船中0.4L区域内皱折的最大允许挠度fmax 规定如下:

D2.6t,当s/t50

D0.06S,当s/t50

横骨架式的其余位置及纵骨架式板的皱折最大允许挠度fmax规定如下:

D3t,当s/t50

D0.07S,当s/t50

式中:s皱折处肋距,mmt皱折处外板的厚度,mm

(2) 由于应力产生的变形

变形特征:位于船中部0.4L区域内的上甲板和底板的变形遍及全宽;骨架间板材形成有规则的波浪状皱折。

变形极限:

横骨架式皱折的最大极限允许挠度:D15mm+1.5t

纵骨架式皱折的最大允许挠度:D20mm+2t

式中:t皱折处板的厚度,mm

变形处理:对应力变形应作详细记录,如超过变形极限,应更换大于原板厚的板材或予以加强。

板架凹陷极限:

板架凹陷的最大允许挠度:D6L+10mm

式中:L骨架的跨度,m

其他缺陷规定:

(1) 材自由端偏移,不得超过其长度的4%

(2) 龙骨板、肋板、双层底桁材腹板的皱折,不得超过板深度的4%

(3) 肘板不允许有皱折变形,肋骨与横梁在端部的相对位移不得超过该处肋骨的厚度。

(4) 骨架不允许有明显的弯曲变形。

(5) 对于甲板开口总宽度超过0.6倍船宽,或舱口长度超过0.7倍舱口两端横向甲板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船舶,对其抗扭强度应特别注意。

(6) 横向强度构件,特别是四分之一船长附近的横向强度构件有规律性变形时,也应适当加强。

(7) 船舶受力构件,尤其是舷侧顶列板,甲板边板,上层建筑端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舷 边连接和舱口角隅等部位不允许任何裂纹。

 

涂层状况评级分为3个级别:良好、尚好和差,分别对应于CAP 1 、CAP 2和CAP 3。涂层状况的CAP评级标准见下表:

项目

级别

良好

CAP 1

尚好

CAP 2

CAP 3

涂层状况

只有小的点状锈斑。

在扶强材边缘和焊缝的连接处涂层有局部脱落和或所检验的区域有超过20% 或更大的范围轻度锈蚀,但小于定义“差”的程度。

在检验的区域中,有超过20% 或更大范围的涂层普遍脱落,或有10% 或更大范围的涂层产生硬质锈皮。

有关涂层状况级别的评定,具体可参考IACS Recommendation 87“GUIDELINES FOR COATING MAINTENANCE& REPAIRS FOR BALLAST TANKS ANDCOMBINED CARGO/BALLAST TANKS ON OIL TANKERS”的相关涂层的技术判定要求。

(1)涂层状况示例

GOOD

GOODFAIR过渡

FAIR

FAIRPOOR过渡

POOR

 

(2)涂层修理要求

 

?  在营运检验中如发现硬保护涂层有损坏,涂层状况未达到“良好”的状况,应建议船东安排修补。涂层修补应根据其建造时间来确定应遵循的性能标准:IMO A.798(18)决议或MSC.215(82)决议通过的《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

?  局部修补涂层前,船东需提供已由油漆商批准的有关涂层局部修补工艺交现场验船师审核批准。涂层修补工艺中须包括所选用涂层的名称、一般属性(附有说明书)、表面处理要求、涂装过程中的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干燥时间)、涂层的厚度等内容,验船师应根据其适用的性能标准对该工艺进行批准。

?  局部修补涂层前,须对原涂层已经破坏或无涂层部位进行表面处理,如清洗、喷砂、打磨等,处理后钢板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等须符合所采用涂层/油漆的预处理工艺标准。须经油漆商批准后由现场验船师确认后方能开始涂装。

?  应采用与建造时使用的相同或相容的硬质涂层,由参与再涂装的船东和涂料生产商代表核实这种相容性。

?  再涂装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干燥时间等,须得到涂料生产商代表的监督和认可,并有书面报告。

?  验船师须根据批准的涂装工艺检查再涂装后涂层的厚度、附着质量等。验船师需对再涂装后的压载舱进行拍照。

 

如涂层的修补满足上述要求,验船师可将该压载舱内涂层状况由“差”改为“良好”。

(1)      船龄大于15年且载重吨大于20,000 DWT的油船、化学品船和LPG运输船需要进行CAP评估,且需进行简化的疲劳强度评估。

船龄大于20年的LNG运输船也需要进行CAP评估,其需要简化的疲劳强度评估和附加关键区域检查。

船龄大于15年且载重吨大于20,000 DWT的驳船也需要进行CAP评估,且需要简化的疲劳强度评估。

(2)      油船、化学品船和LPG运输船需要在第三次特检结束前完成CAP评估,LNG运输船需要在第四次特检结束前完成CAP评估。

(3)      在提交获得CAP 2级声明后3个月之内提交CAP报告及其他有关修理范围及当前状态的报告。

(4)      BP只接收CAP 1级或CAP2级,针对此考虑,须注意下面内容:

?  完成CAP检查后,任何位置涂层状态无“POOR”

?  完成CAP检查后,无显著腐蚀区域;

?  不接受对腐蚀构件采取复板修理,但基于正确的表面处理及焊接流程,已经用在人孔/减轻孔周围的复板除外;

?  不接受通过增加加强筋及重新进行尺寸计算的方式对腐蚀构件进行修理;

?  通常,修理应使结构恢复到审批后的新造船状态;

?  最终的CAP报告须明确说明CAP检查的周期,尤其最后的登轮检验时间,BP将基于最后的登轮检验时间给予适当的有效期。CAP检查须在连续的6个月内完成;

?  CAP报告须包含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缺陷的特性及尺寸细节和相应的修理方式和修理范围;

?  同时,应附上清晰的修理前后的照片来证明船舶的状态,照片应配有位置标题及结构标识;

?  对于疲劳分析确定的或从船舶历史报告中发现的重复性关键裂纹,如果未对原来的结构布置进行修改,这可能导致船舶被拒绝;

?  须提交船舶的结构历史检查报告,报告中记录所有裂纹、腐蚀(包括麻点腐蚀)和变形等缺陷内容以及所进行的任何修改。在提交CAP报告时还应提交一份当前的船级状态报告;

?  测厚分析须基于原始的批准的设计/建造尺寸进行。有关任何后续根据规范进行尺寸重新计算导致不同的结果或船东原始增加值的证明数据须在CAP报告中给出详细描述。CAP检查开始之前的1年之内的测厚报告有效;

?  涂层报告须与IACS最新要求保持一致,直接采用“GOOD”“FAIR”“POOR”评级定义。

(5)      BP20081月开始执行有关船龄和双壳的政策:

?  所有大于600 DWT运输烃类(包括非持久性油类或清洁油类)的船舶须双壳;

?  所有大于5000 DWT的船舶船龄须小于20年,所有小于5000 DWT的船舶船龄须小于25年。另外,所有大于600 DWT的国内驳船船龄应不超过35年。

3  机械状态评估程序(MCAP)

9.3.1          一般要求:

1)机械状态评估程序(MCAP)一般应包括文件和记录检查、目视检查、功能测试、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振动情况的检查、油样分析和等级评定。

2MCAP 的检查项目主要涉及的系统/设备主要有主机、发电机组原动机、轴系、舵机、锅炉、压缩空气系统、机舱管系、电气设备、液货机械设备、液货管系、惰气系统、机舱起重设备、自动化、锚机和绞车、甲板起重设备、舱口盖操作系统和救生艇筏及降落装置共17部分。各系统/设备相关的《检验项目和数据采集清单》详见《指南》附录6

3)机械状态评估程序应包括一次航行状态下的检查。

4)对油船液货机械设备与管系的检查,一般应结合卸货操作时进行。

5)文件的完整性是MCAP的基本条件,如果技术文件不完整,建议不接受进行MCAP。文件应包括主/辅机说明书、 出厂试航报告、 维修保养记录、测量记录、油样分析报告、炉水化验报告、备件清单等。

 

9.3.2            检验计划:

1MCAP的检查计划应由申请人制定。其目的也是为了让申请方提前了解船级社的基本要求,并做好前期准备。

2)一般来说:检查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船舶基本信息和参数

2)船舶设备清单

3)船舶原理图和资料:如机舱布置图、轴系布置图、舱底水和压载水管系图、在舱内和甲板上货油管布置图

4)检验条件(如:清洁、除气、通风、照明等等)

5)与船舶相关的损坏历史。

6)机械状态评估程序至少应包括一次航行状态下的检查。

 

MCAP评级原则:

9.3.3.1  系统/设备的评级基于现场检查、试验及相关检测的结果。《指南》中共分列有17个系统/设备。每个系统/设备的评估一般被分为下列六个部份的检查和测试单元,但根据系统/设备的不同,需要执行不同的检查/测试单元。详见下表(即《指南》中表2.1)。

             *注:锚机绞车、甲板起重设备、舱口盖操作系统、救生艇筏及降落装置等如没有液压操作系统,则无油样分析。

系统/设备内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评定:

9.3.3.2.1系统/设备内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评定:

每个系统/设备内的检查/ 测试单元所要求的检验项目将根据检查结果 ,给出下列相应分值:

很好: 3

良好: 2

一般: 1

不好: 0分(不满足船级的要求)

每个系统/设备内的检查/测试单元所要求的检验项目可参见指南的附录6MCAP 检查项目表

 

9.3.3.2.2每个系统/设备内的检查/测试单元所要求的检验项目的分值评定标准如下:

各单元或系统的情况还需要根据航行试验过程中的运转情况,结合验船师的经验判定分值。

a) 文件和记录检查:

文件的完整性是MCAP的基本条件,文件应包括主/辅机说明书、维修保养记录、测量记录、油样分析报告、炉水化验报告、备件清单等。对液货船还应有符合OCIMF要求的绞车刹车试验证书,证书应在船上保存。对于散货船,应注意RIGHTSHIP 的特别要求,所有的锚机和绞车应在CAP检查人员见证下进行安全工作负荷下的刹车试验,试验合格后,CAP检查人员应签发一份符合证明,该证明应保留在船上。

应在船上保存。对于散货船,应注意RIGHTSHIP 的特别要求,所有的锚机和绞车应在CAP检查人员见证下进行安全工作负荷下的刹车试验,试验合格后,CAP检查人员应签发一份符合证明,该证明应保留在船上。如果技术文件不完整,建议不接受进行MCAP

b) 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要根据设备的整洁、密封、破损、是否有漏油、锈蚀、附件情况、固定等情况来给出评分。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航行试验过程中的运转情况,结合验船师的经验判定分值。

c) 功能测试:

安全保护装置的试验:

评分时可区分一次通过和多次通过(试验是否经过调整),报警声光信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报警设定值的精确度。具体情况结合验船师的经验判定分值。

★主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主机评分中还应考虑主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航行试验中应关注油耗以及航速指标,可与建造试航时获得的指标进行比较。具体情况结合验船师的经验判定分值。

★机旁与集控室的测量表之间读数差别:

2------仪表齐全,差别在2%量程以内;

1------仪表齐全,差别超过2%量程;

0------仪表缺失、损坏。

★锅炉功能试验(适用于液货船),应考虑蒸发量、蒸气压力的变化。

3------蒸发量、压力能达到原设计标准95%及以上

2------蒸发量、压力能达到原设计标准80%及以上95%以下

1------蒸发量、压力能达到原设计标准75%及以上80%以下

0------蒸发量、压力达不到原设计标准75%

★主机负荷试验可按照下表要求评分:(本项评分达不到2分时,主机功能测试最多给1分)

3------主机在在95%及以上额定功率下负荷试验情况良好;

2------主机在80%及以上95%以下额定功率下负荷试验情况良好;

1------主机在在75%及以上80%以下额定功率下负荷试验情况良好。

注: 主机负荷可实船进行功率测定或根据出厂试验报告中的各功率对应的增压器转速确定。

★辅机负荷试验可按照下表要求评分:(本项评分达不到2分时,辅机功能测试最多给1分)

3------单台辅机在95%及以上额定功率下负荷试验情况良好;

2------单台辅机在80%及以9..395%以下额定功率下负荷试验情况良好;

1------单台辅机在75%及以上80%以下额定功率下负荷试验情况良好。 d) 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

对于测量数据,且有规定许用磨耗值的设备,可根据实际的磨耗情况对比许用值来进行评定: 3------磨耗值为0-25%的许用磨耗值时;

2------磨耗值为25-75%的许用磨耗值时;

1------磨耗值为75%-100%的许用磨耗值时;

0------磨耗值大于100%的许用磨耗值时。

e) 振动情况的检查:振动测试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公司进行,评分可参照振动检测公司的结论。

振动测试评定标准详见附件A

23------检测公司报告结论为优良;

12------检测公司报告结论为可接受;

0------检测公司报告结论为不可接受。

f) 油样分析:船舶应具有完善的定期取样、分析制度及记录,一般由CCS认可的油样分析机构进行,并提供报告。可接受船上连续的、有效的现有分析报告,对本次换新的油品无需重新分析。

3------报告显示状况良好可以继续使用的;

2------报告显示油样超标,并已给予纠正;

1------报告显示可继续使用,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

0------报告显示油样超标,如果没有证据显示船上已进行了更正。

 

9.3.3.2.3 根据每个系统/设备内的检查/测试单元所要求的检验项目的分值,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得分。

9.3.3.3系统/设备内的各检查/测试单元的权重表:

文件和记录检查

目视检查

功能测试

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

振动情况的检查

油样分析

主机

0.1

0.1

0.4

0.2

0.1

0.1

辅机

0.1

0.1

0.4

0.2

0.1

0.1

轴系(包括减速箱)

0.2

0.4

0.1

0.3

舵机

0.2

0.4

0.2

0.2

锅炉

0.5

0.5

压缩空气系统

0.2

0.5

0.3

机舱管系

0.4

0.4

0.2

电器设备

0.3

0.3

0.4

液货机械设备

0.2

0.4

0.2

0.2

液货管系

0.4

0.3

0.3

惰气系统

.2

0.8

机舱起重设备

0.2

0.8

自动化

0.2

0.8

锚机与绞车

0.2

0.2

0.4

0.2

甲板起重设备

0.2

0.2

0.4

0.2

舱口盖操作系统

0.2

0.2

0.4

0.2

救生艇筏及降落装置

0.2

0.2

0.4

0.2

如:锚机绞车、甲板起重设备、舱口盖操作系统、救生艇筏及降落装置等如没有液压操作系统,则油样分析的权重为0,功能测试的权重为0.6


9.3.3.4   各系统/设备的总分计算:根据文件和记录检查、目视检查、功能测试、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振动情况的检查和油样分析(适用项目)的结果,并考虑各检查/测试单元在评估中的权重,得出该系统/设备的总分A,根据总分A按下表(《指南》表2.3)得出该系统/设备的等级:

级别

分值

 一级

2.75A3,状态很好,无任何影响安全操作和性能的缺陷,无需修理;资料及保养记录齐全。

 二级

2A<2.75,状态良好,有轻微的缺陷,但不影响安全操作和性能,没有需要立即修理的项目;资料及保养记录齐全。

 三级

1A<2,可接受状态,有缺陷,但不影响安全操作和性能,需要考虑进行必要的修理,资料及保

记录齐全。

 四级

任一项的评定分数为0,有缺陷,且影响安全操作和性能,需要立即进行纠正

 

 

 

 

 

9.3.3.5 举例说明:按照上述原则(9.3.3.19.3.3.4款)。

例如1:主机。

1 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A4)有下列几个检查项目:每个检查项目根据9.3.3.2.19.3.3.2.2打分如下表:

9.3.3.2.3的要求,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得分A4

A4=22232332222/112.27(相应权重系数为0.2

2 同理可得:

文件和记录检查A12 (相应权重系数为0.1

目视检查A23 (相应权重系数为0.1

功能测试A32 (相应权重系数为0.4

振动情况的检查A52 (相应权重系数为0.1

油样分析A62 (相应权重系数为0.1

3)把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与权重系数相乘后求和,可以的到主机的总分A

AA1x0.1+A2x0.1+A3x0.4+A4x0.2+A5x0.1+A6x0.1

A2x0.1+3x0.1+2x0.4+2.27x0.2+2x0.1+2x0.1

A2.154

4 根据《指南》表2.3的到2A<2.75

所以:主机为二级

 

检查部件

检查项目

分值

机械性能

测量主机的有关数据

2

起动性能

测量起动前后的压差, 即△p=

2

辅助鼓风机

测量扫气压力,p 辅助=

2

活塞与活塞环

检查以往的测量记录

3

缸套

检查以往的测量记录

2

活塞杆、十字头轴承、滑块及导板

检查以往的测量记录

3

连杆大端轴承

检查以往的测量记录

3

主轴承

检查以往的测量记录

2

凸轮轴、滚轮、凸轮

检查以往的测量记录

2

凸轮轴的齿轮传动链传动

检查以往的测量记录

2

增压器透平轴及轴承

检查以往的测量记录

2

 

 

9.3.3.6  总体评级:

基于船舶适用的系统/设备的级别,按照如下要求得出整体机械状态(MCAP)的评级:

Rating 1------主机、发电机组原动机、轴系、舵机、 锅炉船舶 最为重要的设备应为1级,其他设备/系统至少为2级;

Rating 2------所有系统/设备应为2级及以上;

Rating 3------所有系统/设备应为3级及以上;

Rating 4------任何一个系统/设备被评定为4级时。

 

MCAP检验 主机

9.3.4.1.1 文件和记录检查

  1) 主机说明书及操作手册

  2)主机台架试验报告

  3)主机试航报告

  4)主机运转时间报告(月度)

  5)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或计划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2目视检查

1)机架、底座及油底壳

2)贯穿螺栓及地脚螺栓

3)凸轮轴、滚轮及凸轮

4)凸轮轴的传动齿轮或传动链条

5)高压燃油管的防护罩:检查完整性

7)曲拐箱安全阀:检查以往的维护(PMS)记录或校验记录

8)气缸套安全阀:检查以往的维护(PMS)记录或校验记录

9)可燃液体的泄漏情况

10)仪器和仪表(如温度计、压力表等)

11)排烟管系及其支撑、排烟管系的隔热和防护、排烟管系的泄漏情况、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3功能测试

1)滑油压力低报警:检查、试验。

2)冷却水温度高报警: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3)曲轴箱油雾探测装置或轴承温度探测系统: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4)超速停车: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5)起动性能,测量起动前后的压差

6)负荷试验:在正常航行和不小于80%额定功率的运行状态下,测取主机各缸的示功图,并将从示功图中所得的性能指标与其原始(或历史)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与船舶出厂航行试验报告对比,增压器的转速至少是主机80%设定功率的对应增压器转速注意:主机负荷试验评分达不到2分时(则额定功率在75%及以上、80%以下时),主机功能测试最多给1分。主机试验数据表格可参考附件B,试验数据一般在燃油、滑油、冷却水、排气等温度和压力数据稳定后测量并记录。

在负荷试验中还应检查下列功能试验:

★气缸油注油器

★扫气空气冷却器的排水阀

★辅助鼓风机:当辅助鼓风机运行时,测量扫气压力。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4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

a) 根据船上提供的主机运转时间报告,对下列各项进行运转时间分析(适用时),并计算拆检测量后实际运转时间占主机说明书要求的最大运转间隔期的百分比。

b) 根据以往或本次拆检的测量记录,对下列各项进行间隙测量分析(适用时),并计算实际测量的间隙数据占主机说明书所要求的极限间隙的百分比。

不管如何,应明确引用的数据的测量时间。

1)主轴承

2)连杆及连杆大端轴承

3)活塞杆、十字头和导板

4)活塞和活塞环、及缸套

5)气缸盖及进排气阀

6)燃油阀

7)增压器透平轴及轴承

举例2:如活塞运转时间分析

★主机运转时间报告:

相关数据引用自船上XXXXXXXX日主机运转时间统计表

★主机活塞运转时间分析:

举例3:如活塞间隙测量分析:

相关数据引用自船上XXXXXXXX日主机活塞间隙测量统计报告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5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测量位置分别为自由端顶部、自由端下部、驱动端顶部、驱动端下部。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1.6油样分析

收集主机系统滑油和透平油的油品分析报告,并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相关分析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1.7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主机所得分值,再根据 9.3.3.4的表格对主机进行评级

9.3.4.1.8照片:相关照片应能反映设备的典型状况,拍照时做必要的清洁。一般应对主机下列位置拍照取证,但在报告中可选择2-3张放入。

主机缸盖平台

主机凸轮轴平台

主机曲拐箱平台

主机增压器

主机中冷器

主机地脚螺栓和垫片

主机机旁操纵装置

 

发电机组原动机

9.3.4.2.1文件和记录检查

1) 发电机组原动机说明书及操作手册

2)发电机组原动机台架试验报告

3)发电机组原动机试航报告

4)发电机组原动机运转时间报告(月度)

5)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或计划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2.2目视检查

1)总体检查

2)可燃液体的泄漏情况

3)高压燃油管的防护罩:检查完整性

4)仪器和仪表(如温度计、压力表等)

5)排烟管系及其支撑、排烟管系的隔热和防护、排烟管系的泄漏情况、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2.3功能测试

1)滑油压力低报警:检查、试验。

2)冷却水温度高报警: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3)曲轴箱油雾探测装置或轴承温度探测系统(适用时):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4)超速停车: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5)发电机组原动机起动性能

6)负荷试验:进行负荷试验,测取发电机组原动机各缸的示功图,并将从示功图中所得的性能指标与其原始(或历史)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注意:辅机负荷试验评分达不到2分时,辅机功能测试最多给1分。发电机原动机试验数据表格可参考附件C,试验数据一般在燃油、滑油、冷却水、排气等温度和压力数据稳定后测量并记录。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2.4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

a) 根据船上提供的各发电机原动机运转时间报告,对下列各项进行运转时间分析,并计算拆检测量后实际运转时间占主机说明书要求的最大运转间隔期的百分比。

b) 根据各发电机原动机以往或本次拆检的测量记录,对下列各项进行间隙测量分析,并计算实际测量的间隙数据占主机说明书所要求的极限间隙的百分比。

不管如何,应明确引用的数据的测量时间。

1)主轴承

2)缸套、活塞、连杆及连杆大端轴承

3)气缸盖及进排气阀

4)燃油阀

举例4:发电机原动机各部件运转时间分析

★各发电机原动机运转时间报告:

相关数据引用自船上XXXXXXXX日发电机原动机运转时间统计表

★发电机原动机各部件运转时间分析:

举例5:如活塞间隙测量分析:

相关数据引用自船上XXXXXXXX日发电机原动机活塞及活塞环间隙测量统计报告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2.5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每一台发电机原动机进行振动测量。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2.6油样分析

收集每一台发电机原动机系统滑油和透平油的油品分析报告,并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相关分析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2.7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主机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每一台发电机原动机进行评级

9.3.4.2.8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 No.#发电机原动机

  ★ No.#发电机

       等等

轴系

9.3.4.3.1目视检查

1)中间轴外观检查(/)艉轴外观检查(适用时)。

2)减速齿轮箱:检查齿轮的磨损、麻点、裂纹情况

3)艉轴油封密性检查。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3.2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

1) 艉轴间隙或下沉量测量(根据以往或本次拆检的测量记录)

2) 中间轴间隙测量

3) 推力轴间隙测量

4) 艉轴承温度测量(结合航行试验)

5) 中间轴承温度测量(结合航行试验)

6) 推力轴承温度测量(结合航行试验)

7) 减速齿轮箱轴承温度测量(结合航行试验)

8)调距浆应从正车满螺距到倒车满螺距进行验证试验,并记录油压系统中的温度。(结合航行试验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3.3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轴系、齿轮箱、侧推装置进行振动测量。这里轴系振动测量并非指扭转、回转或纵向振动测试。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3.4油样分析

收集艉轴管滑油(对油润滑系统)、调距浆伺服油、齿轮箱润滑油的油品分析报告,并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相关分析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3.5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轴系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轴系进行评级

9.3.4.3.6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艉轴(如有艉轴检验时)

中间轴

减速箱

艉管前轴封(和/或)后轴封

等等

舵机(/)侧推装置

9.3.4.4.1目视检查

1)舵机

2)侧推装置

3)侧推装置原动机

4)液压泵

5)仪器及仪表(如舵角指示器、分罗经、电压、电流表等)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4.2功能测试

1)舵角系统功能试验:结合航行试验,测量舵从左舷35°转到右舷30°所需时间,并反向试验,试验时检查系统是否有液击、泄漏的情况。对系统报警装置进行试验(动力源/油压)。

2)侧推装置系统功能试验:结合航行试验,进行运转效用,注意电动机为原动机时的重载询问功能。

3)应急操舵

4)液压泵

5)液压油箱的液位低报警:检查、试验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或检查轮机日志。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4.3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舵机进行振动测量。

2)对侧推装置进行振动测量

3)对液压泵进行振动测量

4)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5)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4.4油样分析

收集舵机(/)侧推装置液压系统的油品分析报告,并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相关分析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4.5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舵机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舵机(/)侧推装置进行评级

9.3.4.4.6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舵机

侧推装置

侧推装置驱动设备

 

锅炉

9.3.4.5.1目视检查

1)付锅炉

2)废气锅炉

3)检查系统泄漏情况

4)机舱蒸汽管系的支撑与紧固、隔热与防护

5)锅炉给水管系的支撑与紧固

6)排烟管系及其支撑、排烟管系的隔热和防护、排烟管系的泄漏情况、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5.2功能测试

1)系统功能:对于液货船,试验蒸发量和蒸气压力,应考虑蒸发量和蒸气压力与原设计标准的变化。

2)锅炉燃烧器自动化系统:检查、试验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或检查轮机日志。

3)低水位报警: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4)炉水循环中断/低低水位停炉: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5)鼓风机故障停炉: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6)蒸汽压力高报警: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7)锅炉排气温度过高: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8)取气温度高(对于作为IGS发生器的锅炉):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9)熄火: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10)锅炉安全阀:检查验证安全阀的设定值,或检查船级报告。

11)炉水处理与测试:检查维护(PMS)或以往的校验记录。

12对锅炉吹灰器进行功能验证试验。

13)锅炉给水系统:备用给水泵自动启动试验。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5.3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锅炉给水泵和锅炉鼓风机进行振动测量。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5.4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锅炉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锅炉进行评级

9.3.4.5.5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锅炉上部:汽水鼓及附件

锅炉安全阀

锅炉下部:燃烧器单元

锅炉鼓风机

锅炉给水泵

锅炉控制屏

热井

大气冷凝器

等等

压缩空气系统

9.3.4.6.1目视检查

1)主空压机

2)付空压机

3)应急空压机

4)其他空压机(如甲板用空压机等)

5)检查起动空气管系的泄漏情况

6)压缩空气管系的支撑与紧固。

7)主空气瓶

8)其他空气瓶((包括辅助用空气瓶、控制空气瓶和应急空气瓶等)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6.2功能测试

1)起动空气管(包括主机和发电机原动机)

2)空气瓶安全阀(包括主空气瓶、辅助用空气瓶、控制空气瓶和应急空气瓶等)

3)主空压机及其自动起动

4)付空压机

5)应急空压机

6)其他空压机(如甲板用空压机等)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6.3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所有空压机进行振动测量。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6.4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压缩空气系统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压缩空气系统进行评级

9.3.4.6.5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各空压机

各空气瓶

等等

机舱管系

9.3.4.7.1目视检查:管路系统必要时应进行打开检查或测厚。

1)海水冷却系统

检查海水管系及支撑;

海水进口阀

海水泵。

2)淡水冷却系统

检查淡水冷却管系及支撑;

淡水泵。

3 压载水系统

检查压载水管路及支撑;

海水进口阀及舷旁阀;

压载泵。

4 舱底水和油污水处理系统

检查舱底水管路及支撑;

15ppm油水分离器;

15ppm报警装置;

舱底水泵;

排油监控系统。

5)燃油系统

检查燃油管系及支撑;

燃油泄漏情况;

燃油分油机;

循环泵;

增压泵;

燃油设施下面的油盘;

燃油柜液位计/泄放阀/速闭阀。

6)滑油系统

检查滑油管系及支撑;

滑油泄漏情况;

滑油分油机;

主滑油泵;

辅助滑油泵;

滑油柜液位计/泄放阀/速闭阀;

主机滑油滤器;

发电机原动机滑油滤器。

7)通风系统

检查机舱天窗;

风机;

挡火闸;

百叶窗;

8)消防系统

检查水消防管路及其支撑;

货物区域水雾管路及其支撑;

固定式泡沫灭火管路(包括甲板泡沫及机泵舱高倍泡沫)及其支撑;

CO2管路及其支撑;

机舱局部水基灭火系统及其支撑、

水消防和甲板泡沫系统隔离阀和泄放考克;

/泡沫/干粉/CO2灭火器:检查最近的检验日期;

消防控制站的布置;

消防泵及应急消防泵;

泡沫泵

火灾报警装置;

可燃气体探测装置;

CO2释放前自动停止风机、油泵;

CO2释放报警。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7.2功能测试

1)海水冷却系统

检查海水进口阀的操作试验及海水进口压力;

海水泵:记录海水泵的出口压力;

海水泵泵轴密封及其泄漏情况。

2)淡水冷却系统

检查淡水冷却泵;

淡水冷却泵泵轴密封及其泄漏情况;

备用淡水冷却泵的自动起动。

3 压载水系统

检查海水进口阀及舷旁阀的操作试验;

压载泵

压载泵泵轴密封及其泄漏情况。

4 舱底水和油污水处理系统

检查舱底水泵;

油渣泵;

泵轴密封及其泄漏情况;

15ppm油水分离器;

15ppm报警装置;

排油监控系统;

污水井及舱底水高位报警:检查检查和试验污水井的吸入情况,并检查和试验舱底水高位报警或检查轮机日志。

5)燃油系统

检查燃油分油机:注意测量燃油分油机进口温度;

循环泵;

增压泵:注意测量出口压力;

燃油泵;

燃油柜泄放阀/速闭阀;

泵轴密封及其泄漏情况;

备用增压燃油泵自动起动;

燃油系统粘度控制:注意测量高压油泵前端的燃油粘度或温度,并检查粘度控制器的可操作性;

柴油机高压油泵前端的燃油粘度:检查和记录数值。

6)滑油系统

检查滑油分油机:注意测量分油机滑油进口温度;

主滑油泵:注意测量泵的出口压力;

辅助滑油泵:注意测量泵的出口压力;

滑油柜泄放阀/速闭阀;

主机滑油滤器:注意测量滤器前后压差;

发电机原动机滑油滤器:注意测量滤器前后压差;

备用滑油泵自动起动。

7)通风系统

检查机舱天窗;

风机;

挡火闸;

百叶窗;

CO2报警时风机自动停止;

机舱风机及百叶窗关闭密性。

8)消防系统

检查消防泵及应急消防泵:注意测量其压力;

消防泵在驾驶室遥控起停;

货物区域水雾泵;

泡沫泵;

机舱局部水基灭火系统水雾泵:注意测量其压力;;

火灾报警装置: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可燃气体探测装置: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

CO2释放前自动停止风机、油泵:检查、试验;

CO2释放报警:检查、试验。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7.3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上述泵浦、分油机和风机进行振动测试。舱底水泵的振动测试只适用于离心泵。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7.4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机舱管系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机舱管系进行评级

9.3.4.7.5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各主海水冷却泵、辅海水冷却泵、主机淡水冷却泵、主机淡水冷却器、主机缸套水加热器、主滑油泵、主机滑油冷却器、主机滑油滤器、主机凸轮轴滑油泵、主机十字头滑油泵、供油单元、主机燃油循环泵、主机燃油增压泵、主机燃油加热器、燃油输送泵、柴油输送泵、滑油输送泵、燃油分油机、滑油分油机、艉轴管滑油循环泵、消防泵、压载泵、舱底泵、总用泵、油渣泵、应急消防泵、水雾泵、油水分离器、分油机间、中央空调压缩机、冷藏装置压缩机、冷库,等等。

电气设备

9.3.4.8.1目视检查

1)主发电机

2)应急发电机组

3)主配电板:并注意检查内部的清洁情况。

4)分配电板:并注意检查内部的清洁情况。

5)电缆

6)电缆架及夹具

7)马达、控制箱等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8.2功能测试

1)主发电机:结合发电机组原动机负荷试验检查,测量并记录有关数据。

1 应急发电机组及其电力传输,包括

机组的功能试验,检查自动起动性能及应急电源的分配连接

24V电源系统功能

可燃液体泄漏情况检查

3)主配电板:检查设备的可操作性。

4)分配电板

5)变压器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8.3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

1)发电机:以往或本次拆检的检验记录

2)主开关:以往或本次调整的校验记录

3)照明和动力电路绝缘电阻测量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8.4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电气设备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电气设备进行评级

9.3.4.8.5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主配电板

主配电板内部(包括主开关等)

应急发电机(包括应急发电机的应急空压机、应急起动气瓶、起动蓄电池和起动用储能器等)

应急配电板

应急配电板内部

应急蓄电池组

等等

液货机械设备

9.3.4.9.1目视检查

1)液货泵透平(或马达、或液压马达)

2)液货泵

3)扫舱泵

4)洗舱机械及洗舱加热器

5) 液压泵站(如阀门遥控液压系统、液货泵液压系统等)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9.2功能测试

1)液货泵透平(或马达、或液压马达):检查和验证装置的功能

2)液货泵:检查、测量、记录泵的排量、吸口压力、出口压力,以及货油的密度。

3)扫舱泵:功能试验,或检查油类记录簿、污油水舱的容量。

4)洗舱机械:检查和验证装置的功能和完整性。

5)洗舱加热器:功能检查和验证

6) 液压泵站(如阀门遥控液压系统、液货泵液压系统等)

7)液货舱/液货泵舱通风机

8)液货泵轴封泄露报警(如有时)

9)液货舱液位测量系统

10)液货舱高位报警

11)应急关闭装载(如货油泵停止等)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9.3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

通过以往或本次拆检的检验记录验证

1)液货泵透平(或马达、或液压马达)

2)液货泵

1 液货泵轴承温度

 

9.3.4.9.4油样分析

收集驱动液货泵透平、液压马达驱动及阀门遥控等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的润滑油的油品分析报告,并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相关分析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9.5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上述液货泵透平(或液压马达)、液货泵、液压泵、扫舱泵等进行振动测试。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 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9.6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液货管系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液货机械进行评级。

9.3.4.9.7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各货油泵透平和减速箱

各货油泵

专用压载泵透平和减速箱

专用压载泵电动马达

专用压载泵

扫舱泵

货油泵冷凝器

真空抽除单元

货油泵冷凝器冷凝水泵

遥控阀液压单元

压载和货油液压遥控阀执行器

洗舱水加热器

洗舱机

等等

液货管系

9.3.4.10.1文件和记录检查

1)装载手册及计算机

2)原油洗舱操作手册

3)货油蒸汽控制系统操作手册

4ODME操作手册

5)液货泵说明书及泵浦性能曲线

6)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或计划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0.2目视检查

1)液货管系及其支撑。

2)扫舱管系及其支撑。

3)洗舱管系及其支撑。

4)专用压载管系

5)液货蒸汽控制系统

6)透气系统及其支撑。

7)液货舱/液货泵舱通风系统及其支撑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0.3功能测试

1)检查液货管系的泄漏情况,或船上液压试验的压力和时间。

2)检查扫舱管系的泄漏情况,或船上液压试验的压力和时间。

3)检查洗舱管系的泄漏情况,或船上液压试验的压力和时间。

5)压载系统与货油系统的分隔:检查、确认分隔的措施和设施。

6)货油蒸汽控制系统:检查、验证、记录系统的功能和有关数据。

5)透气系统及压力/真空阀:以往或本次调整的校验记录。

6)液货舱/液货泵舱通风系统及风机的效用试验,并试验液货舱/液货泵舱通风停止。

7)阀门(包括应急用阀门):验证可操作性,并注意检查阀门遥控液压系统的泄漏情况

8)液货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包括就地监控仪表、货控室监控仪表、液货系统的监控仪表)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0.4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上述风机进行振动测试。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10.5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液货管系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液货管系进行评级

9.3.4.10.6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货控室控制台

ODME装置

货泵舱风机

左、右管汇

甲板管线

P/V

等等

惰气系统

9.3.4.11.1文件和记录检查

1)惰性气体操作手册

2)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或计划

 

9.3.4.11.2目视检查

1)惰性气体装置(包括发生器、洗涤塔及洗涤水泵、水封装置及水封泵、止回装置)

2)惰性气体风机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1.3功能测试

1)惰性气体装置(包括发生器、洗涤塔、水封装置、止回装置)

2)惰性气体风机

3)惰性气体装置的安全功能:检查重要的报警装置,或检查轮机日志。

4)货舱盖和货舱开口用9.8KPa(约1000mm水柱)的惰性气体进行气密试验,或查阅以往试验记录。

5)检查惰气管系的泄漏情况,或船上液压试验的压力和时间。

6P/V Breaker:以往或本次调整的校验记录。

7)检查液货舱加热管系的泄漏情况,或船上液压试验的压力和时间。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1.4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上述洗涤水泵、甲板水封泵、惰气风机等进行振动测试。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11.5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惰气系统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惰气系统进行评级

9.3.4.11.6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惰气系统控制箱

惰气风机

惰气风机马达

惰气洗涤塔

惰气甲板水封装置

惰气总管止回阀

P/V Breaker

等等

机舱起重设备(包括机舱行车和电梯等)

9.3.4.12.1目视检查

1)起重设备总体检查,并注意紧固螺栓的定位插销检查。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2.2功能测试

1)吊重试验或检查起重设备检验证书簿的记录

2)限位开关

3)过载开关

4)机舱和储物间的舱口盖

5)其他检修工具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2.3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机舱起重设备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机舱起重设备进行评级

9.3.4.12.4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机舱行车

电梯

工作间及机床

备件储存间

等等

自动化

9.3.4.13.1目视检查

1 仪表和传感器(主机和发电机组)

机旁排气温度监测设备

机旁燃油进机温度监测设备

其他就地温度监测设备

集控室监测设备

2)声光报警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3.2功能测试

1)驾驶室遥控(主机)

2)集控室遥控(主机)

3)就地控制(主机)

4)集控室遥控(发电机组)

5)就地控制(发电机组)

6)主机安全装置:通过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验证下列项目。包括:

高压油管双层壳和护罩

滑油低压停车

超速停车

缸套冷却水高温降速

活塞冷却液流量低降速

排气高温降速

曲轴轴承温度高温或曲轴箱油雾浓度高降速

高压油管泄漏报警

主机排温偏差自动降速

7)发电机组安全装置: 通过检查、试验,或检查轮机日志验证下列项目。包括:

高压油管双层壳和护罩

高压油管泄漏报警

滑油低压停车

超速停车

备用发电机组原动机自动起动和次要负荷的自动卸载

并网发电机组原动机的调速器试验和负荷分配

8)推进轴系安全装置:

推力轴承高温主机自动降速或停车

齿轮箱润滑油低压停车

齿轮箱润滑油低压时备用油泵的自动起动

调距浆伺服油低压时备用油泵的自动起动

9)报警系统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3.3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自动化系统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自动化系统进行评级

9.3.4.13.4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机舱集控台

主机遥控系统

主机就地控制站

等等

锚泊与系泊设备

9.3.4.14.1文件和记录检查

1)设备参数及布置图

2)操作手册和说明书

3)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或计划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4.2目视检查

1)锚机及基座:检查基座的腐蚀情况及螺栓的固定

2)系泊绞车及基座:检查基座的腐蚀情况及螺栓的固定

3)止链器

4)系泊缆/

5)带缆桩及导缆器

★作为RIGHTSHIP 的特别要求:带缆桩、立式滚轮应标定安全工作负荷。

6)应急拖带布置:检查基座的腐蚀情况及螺栓的固定

7)锚机刹车

8)系泊绞车刹车

9)锚机及系泊绞车液压系统:应注意检查液压系统的泄漏情况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4.3功能测试

1)锚机:功能试验,检查锚机各轴承的润滑情况,观察起锚速度。

2)系泊绞车:功能试验,并检查系泊绞车各轴承的润滑情况。

3)止链器

4)应急拖带布置

5)锚机刹车,并提交刹车力试验报告

6)系泊绞车刹车,并提交刹车力试验报告,刹车力试验报告应以附件型式附于评估报告后。

★作为RIGHTSHIP 的特别要求:所有的锚机和绞车应在CAP检查人员见证下进行安全工作负荷下的刹车试验,试验合格后,CAP检查人员应签发一份符合证明,该证明应保留在船上。

7)锚机及绞车离合器

9)锚机及系泊绞车液压系统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4.4油样分析:

收集锚机及系泊绞车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的油品分析报告,并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相关分析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如没有液压操作系统,则无油样分析要求。

 

9.3.4.14.5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上述液压泵进行振动测试。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3.4.14.6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锚机与系泊设备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锚机与系泊设备进行评级

9.3.4.14.7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 锚机

 ★ 系泊绞车

 ★ 甲板机械液压动力单元

 等等

甲板起重设备

9.3.4.15.1文件和记录检查

1)活动零部证书

2)起重设备检验证书簿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5.2目视检查

1)固定零部件,并注意紧固螺栓的定位插销检查。

2)活动零部件,并注意紧固螺栓的定位插销检查。

3)钢丝绳

4)起货设备的液压系统:应注意检查液压系统的泄漏情况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5.3功能测试

1)吊重试验或检查起重设备检验证书簿的记录

2)限位开关

3)过载开关

4)起货设备的液压系统:应注意检查液压系统的泄漏情况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5.4油样分析:收集甲板起重设备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的油品分析报告,并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相关分析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如没有液压操作系统,则无油样分析要求。

9.3.4.15.5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上述液压泵进行振动测试。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15.6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甲板起重设备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甲板起重设备进行评级

9.3.4.15.7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 甲板起重设备总体

 ★ 活动零部件

 ★ 起重钢丝

 ★ 起重设备液压泵(和/或)马达

 等等

舱口盖操作系统

9.3.4.16.1文件和记录检查

1)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或计划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6.2目视检查

1)锁紧装置:检查装置的腐蚀情况,变形。

2)止动装置:检查装置的腐蚀情况,变形。检查止动装置与其下面的加强构件对位准确,及加强构件的焊接及腐蚀变形情况。

3)导向装置:检查装置的腐蚀情况,变形。

4)操作装置

5)液压系统:应注意检查液压系统的泄漏情况

★作为RIGHTSHIP 的特别要求:舱口盖的液压管路应涂层完好,无明显腐蚀。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6.3功能测试

1)舱口盖操作试验

2)锁紧装置:检查及验证操作灵活性。

3)导向装置:检查及验证操作灵活性。

4)舱口盖操作液压系统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6.4油样分析:收集舱口盖操作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的油品分析报告,并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相关分析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如没有液压操作系统,则无油样分析要求。

9.3.4.16.5振动情况的检查:参见附录A

1)对上述液压泵进行振动测试。

2)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3)相关测振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

9.3.4.16.6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舱口盖操作系统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舱口盖操作系统进行评级

9.3.4.16.7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甲板上舱口盖的总体状况

舱口盖液压泵单元

舱口盖液压控制系统

舱口盖关舱钢丝接头

舱口盖手动锁紧装置

舱口盖压舱楔块

舱口盖液压马达和传动装置

等等

救生艇筏及降落装置

9.3.4.17.1和记录检查

1)救生艇/筏证书

2)救生筏及静水压力释放装置检修证明

3)救生艇(含承载释放装置)的年度检修报告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7.2目视检查

1)救生艇

2)救生筏

3)降落装置及基座:检查基座的腐蚀情况及螺栓的固定

4)液压系统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7.3功能测试

1)救生艇收放试验

2)液压系统

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

9.3.4.17.4油样分析:收集舱口盖操作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的油品分析报告,并按9.3.3.2.19.3.3.2.3计算该项的分值。相关分析报告应汇总为附件,附在评估报告后。如没有液压操作系统,则无油样分析要求。

9.3.4.17.5根据上述各检查/测试单元的分值和9.3.3.3的权重表计算救生艇筏及降落装置所得分值,再根据9.3.3.4的表格对救生艇筏及降落装置进行评级

9.3.4.17.6照片:参照主机的照片要求。取证照片包括:

救生艇

救生筏

降落装置

液压装置

等等

附录

附录A: 振动测试评定标准及振动测试报告

1、振动测试的目的:在设备未进行拆检的情况下,验证设备不存在有害振动,为CAP检验人员提供设备运转状况的检验参考。

2、振动测试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公司进行,可采用ISO10816标准《机械振动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定机械振动》,其中包括:

1ISO-10816-3《在额定功率大于15kW、额定转速120 r/min15000 r/min间现场测量的工业机器》

2ISO-108166《额定功率在100KW以上的往复式机器》

3、评分可参照检测公司的结论。

123分:检测公司报告结论为优良;

212分:检测公司报告结论为可接受。

3)不管如何,各系统的情况还需要根据航行试验过程中的运转情况,结合验船师的经验判定分值。

4、振动测试报告:应包括

1)简介

2)测试时船舶状态

3)测试仪器及其校验记录

4)测试位置

5ISO10816评估标准

6)各设备测试结果

7)测试结论

8)测试记录

 

附录B:  主机试验数据

主机试验数据

船名: IMO No. 日期:

      主机

  主机型号/序列号

 主机功率

累计运行时间

   船舶装载状况

       增压器

1

2

  主机转速(rpm)

    增压器转速(rpm)

      船速

压力(MPa

  滤器前后压差

       耗油率

  空冷器前后压差

     负荷指示器

    扫气总管

压力

(MPa)

燃油

滤器前

  温度(℃)

扫气空气

  空冷器进口

滤器后

  空冷器出口

滑油

活塞冷却

  扫气总管

曲拐箱轴承

 排气

  透平进口

透平增压器

  透平出口

淡水冷却(HT)

海水(LT)

  空冷器进口

海水冷却(LT)

空冷器出口

温度

(℃)

海水

冷却器

机舱(T/C 入口)

温度(℃)

淡水冷却

(HT)

淡水(HT) 进口/出口

尾轴管轴承

淡水(LT) 进口/出口

推力轴轴承

滑油冷却

滑油 进口/出口

燃油

进机温度

海水(LT) 进口/出口

温度/粘度设定值

分油机

滑油

燃油

发热值

分油机进口温度

气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值

最大偏差

指示功率(kW

燃油泵刻度

燃油泵停车刻度

压力(MPa)

最大压力

压缩压力

平均指示压力

(℃)

排气

油头冷却液

淡水(HT) 出口

活塞冷却液 出口:

主机备注栏:

 

附录C:发电机原动机试验数据

发电机组原动机No.1

发电机组原动机型号/序列号

扫气压力(MPa

气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值

最大偏差

指示功率(kW

燃油泵刻度

燃油泵停车刻度

压力 (MPa)

最大压力

压缩压力

平均指示压力(MIP

度(℃)

排气

淡水(HT) 出口

发电机组原动机No.2

发电机组原动机型号

扫气压力(MPa

气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值

最大偏差

指示功率(kW

燃油泵刻度

燃油泵停车刻度

压力 (MPa)

最大压力

压缩压力

平均指示压力(MIP

度(℃)

排气

淡水(HT) 出口

发电机组原动机No.3

发电机组原动机型号

扫气压力(MPa

气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值

最大偏差

指示功率(kW

燃油泵刻度

燃油泵停车刻度

压力 (MPa)

最大压力

压缩压力

平均指示压力(MIP

度(℃)

排气

淡水(HT) 出口

发电机组原动机(透平发电机组)

型号

发电机负载

kWe

转速

(rpm)

压力(MPa

温度(℃)

蒸汽

进口

蒸汽

出口

主排气管

滑油

进滤器

滑油

出滤器

蒸汽

进口

滑油

进滤器

滑油

出滤器

系泊试验记录

航行试验记录

发电机组原动机备注栏:

 

4  证书、报告的填写 HCAP报告

9.4.1.1  一般要求

1)本须知应结合现行《现有船状态评估程序(CAP)指南》进行使用。

2)本须知对CAP Hull报告的编制作出了规定和说明。

3CAP Hull报告分三部分进行编制:现场检验部分、强度计算部分和3D模型部分。每一部分由相应的人员独立完成,最后由总部营运入级处CAP项目负责人统一合成形成最终完整的CAP Hull报告。

4)强度计算部分中的疲劳强度评估报告应在CAP现场检验开始之前完成,并及时提交给CAP现场检查人员供其近观检验时使用。现场应及时提前安排横剖面测厚,并及时将横剖面测厚数据提交给强度计算人员进行总纵强度计算,强度计算人员在收到横剖面测厚数据后,总纵强度计算应在船舶出厂前及时完成。

5)船舶检验历史核查与汇总应在CAP现场检验开始之前完成。

6)报告中各项均不能为空,若无记录则填写Nil,若不适应则填写N.A.

7)报告编制完成后,若船舶进行修理,则应及时更新报告。

附录DCAP Hull 报告编写说明

负责*1

报告章

节号*2

报告章节名称

编写说明

报告正文

1

CERTIFICATE

彩色扫描最终的CAP证明正反面,以图片格式(jpg)插入到报告中。

注:此两页铺满A4页面,无页眉页脚。

/

2

INTRODUCTION

/

2.1

Statement of Facts

分三部分描述CAP信息:

1)说明CAP申请情况,写明CAP的申请者以及目标船的船名。

2)说明各阶段CAP检验情况,记录各阶段检验的时间、地点以及检验时的船舶状态。

3)说明测厚情况,写明测厚公司名称、测厚时间以及测厚报告编号。

2.2

CAP Rating Scale

固定内容。CAP Hull的评级标准,随CAP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2.3

CAP Hull Rating Procedure

固定内容。CAP Hull的评级流程图,随CAP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

3

SUMMARY

/

3.1

Description of the Vessel

描述船舶的以下信息:

1)船舶建造厂、建造时间、建造规范、船级以及转级情况(适用时)等。

2)船型、主船体结构的骨架形式等。

3)舱室布置及数量,各舱室内的结构形式以及材料信息等。

4)改装情况(适用时)。

在描述信息后面插入总布置图和典型横剖面图(若经过改装,适用时应注明“After Conversion”)。

3.2

Main Particulars

描述船舶主要信息及主要尺寸。

3.3

Extent of Close-up Surveys

记录各阶段进行的近观检验内容、时间、地点和CAP检查人员的姓名。

3.4

Extent of Thickness Measurements

记录测厚公司、测厚时间、测厚范围和测厚报告编号。

☆★

3.5

CAP Hull Overview

分类描述船体结构总体状况:

1)近观检验与测厚结果:分压载舱、货舱、其它舱和外部结构。

如:

The ballast tanks were in general found in a very good structural condition.

The coating was found in a GOOD condition.

The cargo tanks were found uncoated.

2) 强度计算结果:分总纵强度计算和疲劳强度计算。

如: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was found to be good.

A detailed fatigue assessment of longitudinal stiffener end connections in the cargo area has been carried

out as described in Appendix B. All areas with longitudinalstiffener end connections estimated to

have fatigue life less than the current age of the

vessel + 3 yea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hot spots" described in Section 5.3 and close-up surveyed as

part of the CAP survey.

-No cracks were found in longitudinal stiffener end connections.

3.6

Repairs for Hull Structure

按照舱室/处所/区域划分记录本次CAP检验中的修理内容

(位置、修理方式和换新尺寸等)。

☆■

3.7

CAP Hull Rating

汇总CAP Hull 评级情况:

1)各个压载舱评级结果汇总与压载舱总体评级,插入3D模型颜色云图()

2)各个货舱评级结果汇总与货舱总体评级,插入3D模型颜色云图()

3)各个外部结构评级结果汇总与外部结构总体评级,插入3D模型颜色云图()

4)现场评级结果汇总与现场总体评级。

5)强度评级结果汇总与强度总体评级。

6)船体评级结果汇总与船体结构最终评级。

7)插入全船所有测厚数据的“S-Curve”曲线和相对腐蚀柱状图。

评级举例参见附录B

/

4

CLASS RECORDS REVIEW

/

4.1

Survey Status (当前时间)

描述船级状态:船级、船级符号及附加标志、各种检验的下一个到期日、法定证书有效性信息以及当前备忘等。

4.2

Summary of Notable Items from Survey Reports

从过去(一般至少过去10年)的建议报告总结出值得关注的各种发现项,如:RepetitiveDefects,Fractures,Wastage,Damage,

Alterations,Other等。

4.3

Survey History

简单描述检验历史情况。详细内容在附录中进行描述。

/

5

STRENGTH ASSESSMENT

/

5.1

General

描述强度计算的剖面情况,在描述后面插入评估位置的横剖面图。

/

5.2

Longitudinal Strength

/

5.2.1

Allowable Still Water Bending Moments

汇总计算剖面处的许用静水弯矩(中拱和中垂)。

5.2.2

Longitudinal Bending Strength Calculation and Rating

汇总计算横剖面处总纵弯曲强度计算结果及评级。

5.2.3

Longitudinal Buckling Strength Calculation and Rating

汇总计算横剖面处总纵屈曲强度计算结果及评级。

5.2.4

Structural Strength Overall Rating

根据CAP指南对强度进行总体评级。

5.3

Fatigue Strength

汇总疲劳热点区域,插入相应的热点区域横剖面图。

/

6

VISUAL INSPECTION AND THICKNESS MEASUREMENTS

/

6.1

General

固定内容。对近观检验和全面检验作总体描述,随CAP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

6.2

Ballast Tanks

/

/

6.2.1

具体压载舱名称

/

☆■

6.2.1.1

Extent of Inspection and Rating

1)针对检验舱室/处所/区域的各结构单元填写相关方面(目视、测厚和涂层)的评级结果,计算平均分,对舱室/处所/区域进行最终评级。

2)根据各结构单元的评级平均分绘制3D模型颜色云图并截图插入到报告中。

评级举例参见附录B

6.2.1.2

Results from visual inspection

填写目视检查结果:

1)若舱室内装有牺牲阳极,则目视检查结果第一条填写牺牲阳极的状况,估算其剩余的百分比。若未装有牺牲阳极也作出说明。

2)按照结构单元划分与前后顺序依次填写各结构单元的目视检查结果。分别描述其结构总体状况、涂层总体状况。若存在缺陷,则仅描述不需要进行换新修理的缺陷。对于局部腐蚀,除给出缺陷位置外,还应给出量化描述:

麻点腐蚀(最大腐蚀深度、平均腐蚀深度和腐蚀密度,如”maximum depth about ?mm, average depth about ? mm, intensity ? %“ 

边缘和沟槽腐蚀(腐蚀宽度/高度,如“groove breadthabout? mm/corroded height of edge corrosionabout ? mm”)。

屈曲/变形:给出屈曲/变形大小,如 “maximum deflection of buckling / deformation about ? mm ”

6.2.1.3

Defects found during inspection and repairs carried out

填写需要进行换新修理的缺陷:

1)缺陷描述及相应照片,应给出缺陷的具体尺寸,填写缺陷发现日期和CAP检查人员姓名。

2)缺陷修理描述及修理后对应的照片,填写修理后检查日期和CAP检查人员姓名。修理前后照片尽可能保持同一视角。

6.2.1.4

Additional upgrading and condition after upgrading

在缺陷记录中未进行记录的其它换新内容及换新后的状态情况,如大面积的重新涂装或换板。

6.2.1.5

Analysis of thickness measurement

插入一组测厚分析曲线,每个结构单元一条测厚分析曲线。

测厚分析使用的腐蚀允许极限值,根据CCS规范建造的船舶,则使用船舶设计制造使用的规范中的规定值;非CCS规范建造的船舶,则根据转级时的备忘采用相应的规定值,若无备忘,则默认采用CCS现行规范中的规定值。

6.2.1.6

Photos

插入检验舱室的典型状况照片,一般每个舱室/处所/区域6~8张图片,选择典型的结构单元照片。

图片要求:

1)无日期。

2)数码照片为"JPG"格式,文件尺寸为100kB~500kB,画质良好不须依赖电脑进行处理。

3)照片编号有序,命名简明清楚。

/

6.3

Cargo Tanks/Holds(including cofferdam and pump room, etc.)

/

/

6.3.1

具体货舱名称

/

☆■

6.3.1.1

Extent of Inspection and Rating

同压载舱。评级方面仅为目视检查和厚度测量。

6.3.1.2

Results from visual inspection

同压载舱。

6.3.1.3

Defects found during inspection and repairs carried out

同压载舱。

6.3.1.4

Additional upgrading and condition after upgrading

同压载舱。

6.3.1.5

Analysis of thickness measurement

同压载舱。

6.3.1.6

Photos

同压载舱。

/

6.4

External Structure

/

/

6.4.1

Main Deck Plating

/

6.4.1.1

Extent of Inspection and Rating

同压载舱。评级方面仅为目视检查和厚度测量。不需要插入3D模型颜色云图。

6.4.1.2

Results from visual inspection

同压载舱。

6.4.1.3

Defects found during inspection and repairs carried out

同压载舱。

6.4.1.4

Additional upgrading and condition after upgrading

同压载舱。

6.4.1.5

Analysis of thickness measurement

同压载舱。

6.4.1.6

Photos

同压载舱。若大面积重新涂装,照片可选择典型的涂装前后照片进行对比。

/

6.4.2

Side Plating

/

6.4.2.1

Extent of Inspection and Rating

同压载舱。评级方面仅为目视检查和厚度测量。不需要插入3D模型颜色云图。

6.4.2.2

Results from visual inspection

同压载舱。

6.4.2.3

Defects found during inspection and repairs carried out

同压载舱。

6.4.2.4

Additional upgrading and condition after upgrading

同压载舱。

6.4.2.5

Analysis of thickness measurement

同压载舱。

6.4.2.6

Photos

同压载舱。若大面积重新涂装,照片可选择典型的涂装前后照片进行对比。

/

6.4.3

Bottom Plating

/

6.4.3.1

Extent of Inspection and Rating

同压载舱。评级方面仅为目视检查和厚度测量。不需要插入3D模型颜色云图。

6.4.3.2

Results from visual inspection

同压载舱。

6.4.3.3

Defects found during inspection and repairs carried out

同压载舱。

6.4.3.4

Additional upgrading and condition after upgrading

同压载舱。

6.4.3.5

Analysis of thickness measurement

同压载舱。

6.4.3.6

Photos

同压载舱。若大面积重新涂装,照片可选择典型的涂装前后照片进行对比。

6.5

Others

对于全面检验但不参与CAP评级的舱室,记录船体结构、涂层以及牺牲阳极的总体状况,并在“Comments”中对检验过程中的发现项作出总体性描述。

结构状况:给予评级,CAP1, CAP2, CAP3, CAP4 

涂层状况:给予评级,CAP1, CAP2, CAP3(对应GOOD/FAIR/POOR

牺牲阳极状况:若适应时则给出量化描述如“ be found about ? % intact.

报告附录

/

APPENDIX A

LONGITUDINAL STRENGTH CALCULATION

/

1

PREAMBLE

描述目标船进行总纵强度计算所使用的规范和计算内容。

注意适用规范的选择,除特殊说明外,选用CCS最新现行有效的《钢制海船入级规范》及其修改通报进行总纵强度计算。

计算内容要求随CAP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2

PRINCIPAL PARTICULARS

描述目标船的主尺度等信息。

3

DRAWINGS AND DOCUMENTS REFERRED

列举目标船进行总纵强度计算所使用的图纸资料,标明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和图纸版本或日期(若有时)。

4

GENERAL ARRANGEMENT AND MIDSHIP SECTION

插入目标船的总布置图和中横剖面图,各占一页,能够清楚显示舱室布置和结构布置情况。

/

5

LONGITUDINAL STRENGTHCAL-CULATION

/

5.1

General

描述总纵强度计算剖面位置及所采用的软件等信息。

至少在货舱区域选择3个横剖面进行计算,横剖面的选取与测厚横剖面保持一致。

测厚尺寸与当前CAP测厚报告保持一致。

5.2

Loads

列举总纵强度计算剖面位置处的航行工况的许用静水弯矩(中拱和中垂)和波浪弯矩(中拱和中垂)。

5.3

Section Property

列举总纵强度计算各剖面的剖面特性计算结果,并插入相应的横剖面图。

分别列举各横剖面建造尺寸和测厚尺寸的惯性矩、水平中和轴高度和甲板及船底处的剖面模数。

使用测厚尺寸时,四舍五入后保留1位小数。若采用一半横剖面建模,则结构构件尺寸采用左右舷测厚尺寸的平均值。

5.4

Bending Strength Calculation

概要描述弯曲强度的计算原理并列举各计算剖面的计算结果。

列举甲板和船底处的材料、规范要求的剖面模数、建造尺寸剖面模数及其与规范要求值的比值和测厚尺寸剖面模数及其与规范要求值的比值。

5.5

Buckling Strength Calculation

概要描述屈曲强度的计算原理并列举各计算剖面的计算结果。

列举时取各计算横剖面处的甲板板格和船底板板格的最小屈曲利用因子。列举数据包括甲板板和船底板的材料、基于测厚尺寸的工作压应力、基于测厚尺寸的的临界屈曲应力和基于测厚尺寸的的屈曲利用因子。

APPENDIX

DETAILED CALCULATION REPORT

计算软件输出的详细计算报告,以单独文件格式存储(如"pdf")。

/

APPENDIX B

FATIGUE STRENGTH ASSESSMENT

 

1

PREAMBLE

概要描述疲劳强度评估情况以及所使用的疲劳指南。随CAP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2

PRINCIPAL PARTICULARS

描述目标船的主尺度等信息。

3

DRAWINGS AND DOCUMENTS REFERRED

列举目标船进行疲劳强度评估所使用的图纸资料,标明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和图纸版本或日期(若有时)。

4

EXTENT OF FATIGUE STRENGTH ASSESSMENT

列举疲劳强度的评估范围,在表中分别列举评估的横舱壁和强框架位置。

评估范围包括货舱区域全部纵骨(包括甲板纵骨、舷侧纵骨、船底纵骨、内底纵骨、纵舱壁纵骨等)在所有横舱壁处和每个货舱至少一个典型强框架处的端部节点。未进行计算的剖面位置应在其典型横剖面处标明。评估范围要求随CAP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5

FATIGUE ANALYSIS METHOD

/

5.1

Analysis Procedure

描述疲劳计算原理内容:疲劳分析流程,随疲劳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5.2

Load Cases

描述疲劳计算原理内容:计算工况,随疲劳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5.3

Fatigue Loads

描述疲劳计算原理内容:疲劳载荷,随疲劳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5.4

Cumulative Fatigue Damage

描述疲劳计算原理内容:累积疲劳损伤,随疲劳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6

RESULTS OF FATIGUE STRENGTH ASSESSMENT

/

6.1

General

描述疲劳计算结果的展示方式。

6.2

Summary of "hot spots"

总结“疲劳热点”(疲劳寿命小于船龄加3年),以表和图的方式进行汇总。未进行计算的剖面位置的“疲劳热点”,应在表和图中其典型横剖面处标明。随CAP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6.3

Results

/

6.3.1

Transverse Bulkheads Assessed

分别以图和表的方式汇总横舱壁位置的疲劳计算结果。典型横剖面图的肋位标识下方标识清楚相似剖面的位置(若有时)。

6.3.2

Transverse Web Frames Assessed

分别以图和表的方式汇总强框架位置的疲劳计算结果。典型横剖面图的肋位标识下方标识清楚相似剖面的位置(若有时)。

7

RECOMMENDATION

/

7.1

General

描述疲劳热点的处理方法,随CAP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7.2

Reinforcement of "hot spots"

列举疲劳寿命小于“30年减船龄”的疲劳热点位置,并给出加强方式。

对应给出加强前和加强后的节点草图。节点草图中须标识清楚构件名称、位置以及尺寸等。

APPENDIX

DETAILED CALCULATION REPORT

计算软件输出的详细计算报告,以单独文件格式存储(如"pdf")。

APPENDIX C

THICKNESS MEASUREMENT REPORT FRONT PAGE

彩色扫描测厚报告首页或其它关键页(jpg格式),能够显示如下信息:

1)测厚船舶的主要信息,如船名、IMO编号、船级等。

2)测厚公司的主要信息,如测厚公司名称、资质认可信息等。

3)测厚报告编号和测厚时间。

4)测厚公司和船级社的签章信息。

/

APPENDIX D

SURVEY HISTORY

 

1

PREAMBLE

描述核查船级检验历史的概况。

2

Survey History List

从现在往前逐年列举各年的检验历史报告。

各年检验历史标题格式:月日,年/检验地点(工作控制号)。

APPENDIX E

CAP HULL RATING METHODOLOGY

固定内容,随CAP指南的修改而更新。

1

★:由总部营运入级处CAP负责人编制与维护。

■:由总部营运入级处3D模型人员负责编制与维护。

☆:由现场CAP检查人员负责编制与维护。

□:由审图中心CAP强度计算人员负责编制与维护。

2标有“”的内容基于最新有效的word 模板进行编制,其它内容在“CAP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进行编制。

 

附录ECAP Hull 评级计算举例

1 单个舱室评级

如:No.1 Water Ballast Tank (P)

Structural Element

Visual

UTM

Coating

Average

Deck

1

2

1

1.3

Side(P)

3

2

1

2.0

Inner hull longitudinal bulkhead(P)

1

2

1

1.3

Bottom girder(P)

1

2

1

1.3

Inner bottom

1

2

1

1.3

Bottom

1

2

1

1.3

Transverse bulkhead(F)

1

1

1

1.0

Transverse bulkhead(A)

1

1

1

1.0

Internal structure

2

2

1

1.7

Tank Average

1.4

Tank Rating

2

注:

1)    No.1 Water Ballast Tank (P)舱室平均分为1.4,四舍五入圆整得到No.1 Water Ballast Tank (P)舱室评级为CAP 1级,但舱室/处所/区域的评级结果应不高于其结构单元的目视检查、厚度测量和涂层状况的最差评级结果以上一个等级,由于舷侧结构“Side(P)”的目视检查评级为CAP 3级,所以No.1 Water Ballast Tank (P)的最终舱室评级为CAP 2级。

2)    内壳纵舱壁结构单元包括垂直纵舱壁板和顶边舱及底边舱斜板,舷侧结构单元包括舷侧外板和舭列板。

3)     P:左舷;S:右舷;F:前部;A:后部。

如:No.1 Cargo Hold

Structural Element

Visual

UTM

Average

Deck

1

2

1.5

Inner hull longitudinal bulkhead(P)

3

2

2.5

Inner hull longitudinal bulkhead(S)

2

2

2.0

Inner bottom

1

2

1.5

Transverse bulkhead(F)

1

1

1.0

Transverse bulkhead(A)

1

1

1.0

Internal structure

2

2

2.0

Hatch and coaming

1

1

1.0

Cargo Hold Average

1.6

Cargo Hold Rating

2

注:

1)舱口盖及舱口围板结构单元仅适用于散货船。

2 舱室/区域类型评级

如:压载舱

No

Name

Rating

1

No.1 Water Ballast Tank (P)

2

2

No.1 Water Ballast Tank (S)

2

3

No.2 Water Ballast Tank (P)

1

4

No.2 Water Ballast Tank (S)

1

5

No.3 Water Ballast Tank (P)

1

6

No.3 Water Ballast Tank (S)

1

7

No.4 Water Ballast Tank (P)

1

8

No.4 Water Ballast Tank (S)

1

9

No.5 Water Ballast Tank (P)

1

10

No.5 Water Ballast Tank (S)

1

11

Fore Peak Tank

3

12

Aft Peak Tank

1

Ballast Tanks Average

1.3

Ballast Tanks Rating

2

注:   压载舱(类型)的平均分为1.3,四舍五入圆整得到压载舱评级为CAP 1级,但压载舱的总体评级结果应不高于所有压载舱中的最差评级结果以上一个等级,由于Fore Peak TankCAP 3级,所以压载舱的最终评级为CAP 2级。

如:货舱(包括货舱区域的隔离空舱和泵舱等)

No

Name

Rating

1

No. 1 Cargo Hold

2

2

No. 2 Cargo Hold

2

3

No. 3 Cargo Hold

2

4

No. 4 Cargo Hold

1

5

No. 5 Cargo Hold

1

6

Cofferdam

1

7

Pump Room

1

Cargo Holds Average

1.4

Cargo Holds Rating

1

如:外部结构

No

Name

Rating

1

Main Deck Plating

2

2

Side Plating

1

3

Bottom Plating

1

External Structure Average

1.3

External Structure Rating

1

3 现场评级

No

Item

Rating

1

Ballast Tanks Rating

2

2

Cargo Holds (including cofferdams, pump room, etc.) Rating

1

3

External Structure Rating

1

Survey Rating

2

注:最终的现场评级由上述压载舱、货舱和外部结构三者的评级结果最差者决定。

4 强度评级

No

Item

Rating

1

Longitudinal Bending Strength

1

2

Longitudinal Buckling Strength

2

Structural Strength Rating

2

注:评级结果由上述二者的差者决定强度评级结果。

5 船体结构评级

No

Item

Rating

1

Survey Rating

2

2

Structural Strength Rating

2

CAP Hull Overall Rating

2

船体结构最终评级为CAP 2级。

 

 

MCAP 报告

9.4.2.1   总则

CAP检查后应签发CAP证明并完成检查报告。报告应列明检查的地点、日期,以及有关CAP检查是否在坞内或海上进行。MCAP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事实声明;

(2) 船舶主尺度及概况;

(3) 机械及电气设备评估总结;

(4) 机械及电气设备评估记录;

(5) 机械及电气设备状况的照片举证;

(6) 机械及电气设备明细表;

(7) 主机、发动机组原动机试航记录;

(8) 滑油分析报告;

(9) 振动测试报告;

(10) 锚机和绞车的刹车试验报告(适用时)。

 

9.4.2.2  MCAP报告由六部分组成:

(1) MCAP证书;

(2) Introduction

(3) Summary

(4) Class Records Review

(5) Machinery Survey Report

(6)Appendix

 

9.4.2.3  证书填写要求

1)船名、登记号、IMO号、船旗和注册港口的填写见本须知II-A4

2)对于非本社船级船舶,登记号填写为:船舶船级+船级登记号

3)证书中应列明检查的地点、日期。对于分步进行的检查,各时间段和地点都应列明。

4证书中显示的级别应为评级小组最终确定的级别。

报告的填写要求

9.4.2.4.1Introduction部分

该部分一般包括3部分内容:

(1) Statement of Facts 。一般描述CAP申请或合同信息以及CAP评估的时间和地点,应描述评估是在漂浮状态下还是在干坞中完成。对分布进行的情况,应该在表格中将各时间段的检查时间和地点以及船舶状态详细列出。

(2) CAP Rating Scale。该部分对CAP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描述。

(3) CAP Machinery Rating Procedure。该部分对评级方法进行大致的描述。

 

9.4.2.4.2Summary部分

该部分一般包括3部分内容:

(1) Description of the Vessel。对船舶基本信息进行描述,包括建造日期、船厂、船型、船级、船级符号及附加标志、转级信息(若适用)、改装信息(若适用)

(2) Main Particulars。按照要求填写船舶的主尺度信息和主机信息。

(3) CAP Machinery Rating。该部分给出参与评级的各系统/设备的评级结果,同时给出MCAP的总体评级结果。

 

9.4.2.4.3Class Record Review部分

船舶在开始CAP评估之间,需要对船舶的检验历史记录进行重新审查,记录历史上该船设备的损坏、修理情况,发现重复性发生的机械缺陷,并在本次评估过程中予以关注,并在报告中对该缺陷进行描述。

该部分一般包括3部分内容:

(1) Class Status。该部分描述船舶船级和法定的检验日期。比如船级符号及附加标志,下次船级相关检验、船级备忘和船级条件的到期日信息。

(2) Summary of Historical Findings。该部分记录在船级历史审查中发现的设备的损坏和修理情况,以及发现和进行修理的时间、地点。主要分为,损坏和修理、改装以及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

(3) Survey History。具体记录检验的时间、地点、工作控制号、检验项目以及检验中的发现,包括损坏、修理、改装等信息。该部分的详细内容作为附件纳入APPENDIX.

 

9.4.2.4.4Machinery Survey Report部分

1)报告除了体现系统/设备的检查、测试情况,还要给出系统/设备的最终评级,以及相关状况的举证照片,对主机和发电机组原动机还应包括部件运转时间和间隙测量分析内容。

2)文件和记录检查

Technical File栏中列出船上保存的文件名称,根据文件保存完整情况,给出相应的分值。

Evaluated Scale填写每份文件评定分值的平均值,并保留一位小数。

3)目视检查

Evaluated Items栏中列出检查项目,根据目视检查的情况给出相应分值

Evaluated Scale填写检验项目评定分值的平均值,并保留一位小数

4)功能测试

一般包括设备/系统功能测试、相关报警点的测试。

对于主机和发电机组原动机还包括负荷试验以及总体运转状况的评定

Evaluated Scale填写各试验项目分值的平均值,并保留一位小数。

5)机械参数的测量与采集

Evaluated Items中列出采集的数据项目名称。

主机和和发电机组原动机应包括主轴承运转时间和间隙、连杆和十字头轴承运转时间和间隙、曲柄销轴承间隙、活塞和活塞环的运转时间、缸套的间隙,根据适用情况确定。

轴系包括尾轴下沉量、中间轴承间隙和温度、推力轴承间隙和温度、尾轴承温度。

自动化中应进行绝缘测量。

液货机械设备中应记录货油泵进出口压力。

Evaluated Scale填写数据参数分值的平均值,并保留一位小数。

6)振动情况的检查

Evaluated Items填写振动测试测量点的信息,由于振动测试采用的是ISO10816标准,它仅适用于在额定功率大于15kW、额定转速在120 r/min15000 r/min之间现场测量的工业机器,和额定功率在100KW以上的往复式机器,对于在此范围以外的机械,可按照检查的结果,给出相应分值

主机测点一般应包括自由端上下部和驱动端上下部。

Evaluated Scale填写各测量点分值的平均值,并保留一位小数。

7)油样分析

根据公司文件规定,确定机械设备的滑油是否定期进行,填写Yes或者No

取样时间、滑油分析公司、认可情况以及取样号,可根据分析报告中相关信息填写,若滑油分析公司为非认可机构,则填写N.A.

按照分析报告的结果,选择相应的分值。

按照综合分析的结果,确定该项目的评定分值,保留一位小数。

8)系统/设备的最终级别

Unit Level of Rating填写该设备/系统的最终等级。该等级由该设备/系统涉及的各项目的分值,再加权后得出的分值确定。

9)部件运转时间和间隙测量分析

主机和发电机组原动机还应对相关部件的运转时间以及相关部件的间隙测量记录进行分析。通过表格、折线图(运转时间)或柱状图(间隙测量)的形式清晰反映具体情况。

10)照片取证

照片取证是CAP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应拍摄能反映系统/设备外观状况的照片,照片不应有日期,照片应与目视检查时描述的情况对应。

9.4.2.4.5Appendix 部分

CAP评估过程中的测试记录和第三方提供的报告,应该作为附件附在报告中,一般包括:

(1) 船上机械设备明细表。

(2) 振动测试报告

(3) 主、副机试航记录。以指南中的报告格式

(4) 滑油分析报告。应附上最近一次分析报告

(5) 货泵和洗舱机运转记录

(6) 锚机和绞车的刹车试验报告